会计学基础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本质属性: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基本目标:为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其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必需的信息。
一些小知识:会计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00年的西周; 唐宋时期产生并完善了十分科学的结算方法。 月计岁会:零星算之危计,总合算之为会;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论述会计复式记账法的著作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
会计监督: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基本目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方式向有关各方面提供有益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目标:1.向财务报告是由者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收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基本形式(计量处度有三类:书屋亮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反馈,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提供反映未来经济活动的数据与资料,也是现代会计的另一特征。)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可被概括地表述为价值运动; 会计要素: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经济业务所形成的、现在拥有的或能加以控制的、并可 期望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资源(加粗的即为资产的特征) 资产分类:1)流动资产: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便现货耗用的资产。 如:库存现金,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 2)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 资产的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过去的经纪业务所引起;是一种承诺的义务;代表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负债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负债的分类:1)流动负债:指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应偿还的债务。 例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
2)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例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的确认: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
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特征:1)表明产权关系,反映了企业投资人对其净资产的要求权、所有权。
2)数量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中减去负债总额的净额,全部归投资人所有 3)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资产的来源
4)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有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和企业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构成 5)权益数额大小取决于企业获利能力
分类: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4.收入:(狭义)企业在经营互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而不发哦扩偶人性的非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特征:1)代表着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表现为企业资产的流入或政治以及负债的减少,从而最终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2)收入与费用,利润要素向联系,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相区别 3)收入影响利润的要素的增量,最终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分类: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重大),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历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1)费用和损失代表着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2)费用与收入具有直接的联系
分类:分为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特征:利润是输入与费用两个会计要素向配比的结果 分类:营业利润,利得,损失等
两个等式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收入-费用=利润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会计的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会计基础:1.权责发生制(应记制):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方法(考虑应收,应付,不考虑预收、预付),企业应该用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是以货币资金收付的实际实现时间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归属期的记账制度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会计当而已矣)
2.相关性(有用性)信息应与使用者的的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 (明晰性)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一致)
5.实质重于形式:当经济实施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按事实来记录和反映
6.重要性:可以适当合并,简化处理(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信息真实性的和不至于误导决策者时)
7.谨慎性:不高不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费用;
8.及时性:1)会计事项应的账务处理应在当期进行,
2)会计报表应在期间结束后按规定报送有关部门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其他是次级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
计要素的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表现为付出的现金,或被交易的现金等价物) 2.重置成本(重新取得所要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3.可变现现值(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5.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 要素计量属性应用的原则: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取其他计量属性时应该保证所确定的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的计量
第六节:怀集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是指:企业单位为了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加工的程序与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1.会计确认:确认计入的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和确认计入的会计期间 2.会计计量:记多少金额(货币计量,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 3.会计记录:登记账簿4.会计报告: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指会计在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
1.是指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程序与方法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程序和会计核算的七中方法是相互联系,一环扣一环地构成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体系,其中会计核算的方法是通过会计基本程序来实现的
会计循环:是七个程序和四个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中有三个重要环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的历史演变:P30第二段;
在我国现在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权益:是对资产所拥有的要求权和求偿权,权益分为两种,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区别:1.时间上:债权人权益是一种暂时性的投入
2.求偿所得看,债权人所得到的利息是一个固定数,投资者所得的利润不是固定数 3.债权人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4.从偿还顺序上看,债权人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权益是在股东求偿权之前 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所有者权益站主导地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 该公式是一种‘静态平衡’ 第二节:经纪业务与会计等式
经纪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影响:1.涉及等式两边同增或同减(影响资产总量,不影响平衡) 2.涉及等式一边,等量增减(不影响资产总量,不影响平衡) 第三节: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第二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要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2.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要确切,内涵外延要明确
会计科目的分类:1.资产类科目2.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3.负债类科目 4.损益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子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 第四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概念:账户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开设的,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即结构),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 会计科目只有分类名称而没有一定的格式
账户是根据科目来分类的,也分为四类账户或总分、明细类账户 账户的作用:1.记载业务 2.提供数据 3.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账户的内同:1.账户的名称 2.日期和摘要 3.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 4.凭证号数 账户提供的核算指标:1.动态指标:发生额:增加、减少 2.静态指标:余额:起初、期末
3.四个指标的关系: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同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的优点:1.可以通过几张清晰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记录还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
2.可以根据复式记账进行试算平衡
服饰几张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二章:借贷记账法
帕乔利-《算数、几何级比例概要》全面揭示了借贷记账法 丁字账:左借右贷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
负债类账户的结构:贷方登记负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一般结构:贷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增价额,借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一般为贷方余额
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增加记机房,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应在借方
收入、利润类账户的结构:增加及贷方,减少或转出及借方,转出后,期末账户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表示所有者权益变动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结构:账户借方登记:资产、成本和非用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账户贷方登记:负债、收入、利润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减少; 期末如有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资产余额,如有贷方余额表示期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是指运用复式记账的原理,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会计分录的内容:账户的名称,记账方向的符号(借方贷方),记录的金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