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回顾近三年中考试题做好2013年中考复习工作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1.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3尊重、帮助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能够与人为善。(改为:关心) 2.4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 【活动建议】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 题
1.(2010年)下课了,教学楼走廊上人来人往,小刚同学不小心踩了你一脚。
这时你应该
A.宽容大度 B.反踩他一脚 C.得理不饶人 D.破口大骂
3.(2011年)近年来,河池市先后举办了“巴马国际长寿文化旅游节”、“南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假如你是活动中的志愿者,不应该
A.积极宣传河池民族特色文化 B.只热情接待外国游客 C.对待游客礼貌、大方 D.尊重游客的民族风俗习惯 1.(2012年)著名作家夏衍临终前十分难受,他的秘书见状说:“我去叫大夫。”
夏衍极其艰难地说:“不是叫,而是请。”这一个“请”字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A.礼貌待人 B.学会体贴 C.举止端庄 D.学会妥协 解析:这一个单元每年都出2分的选择题,都是交往方面的礼节问题。这一个单元的考生一般不会丢分,但也希望大家也不要掉以轻心。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 2.2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
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建议】
1.搜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受到法律处罚的案例,说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例 题
2.(2010年)《河池日报》2010年3月2日报道, 38岁的蒋某因犯组织、
领导传销活动罪,被都安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蒋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11.(2010年)请你判断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简要说明理由。
(1)小敏同学制止了醉酒后还要驾驶小轿车外出办事的父亲。 我的判断( √ )。理由: 酒后驾车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既是对他人
的生命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3分) 2.(2011年)中学生秀秀发现某影楼擅自将她的艺术照张贴在橱窗中招揽顾
客。她在向该影楼索赔未果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
A.民事诉讼 B.行政裁决 C.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3.(2012年)《河池日报》2012年5月8日报道:年仅16岁的覃某,被环江县人民法院以犯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3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此案说明 A.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B.覃某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行为
C.覃某是未成年人,不应该负刑事责任
D.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解析:这一单元内容涉及到法律的涵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出现选择题的机率相对大一些,但也不能排除出主观题的可能性,分清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不管是出选择题还是主观题,一般都不会丢分。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关的时政热点人物主要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