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西省宁都县区域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7:40: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江西省宁都县区域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分析

作者:侯兴利

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宁都县是江西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程度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主控作用。本文根据宁都县1:5万地质灾害详查的数据,从区域地形高程、地形高差、地形坡度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主要发育在200~500m,相对高差20~200m,坡度30°以下的丘陵地带,这一带风化剥蚀强烈,残积物厚度大,同时是人类居住和工程活动的主要区域,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高程200~300m,相对高差50°的丘陵地区。

关键词: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地形高程;地形高差;地形坡度 引言

地形地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崩塌、滑坡、泥石流能否形成以及崩滑流的类型、数量(密度)、规模。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相对高差、地形坡度的差异导致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同[引]。

宁都县全县显长条形,为北高南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长条形丘陵盆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属中低丘陵地区。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北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盆地、岗地广泛分布,西北属雩山山脉,东部属武夷山余脉。宁都县地貌形态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低山、侵蚀剥蚀构造高丘陵、侵蚀剥蚀低丘陵、侵蚀溶蚀岩溶盆地及侵蚀堆积河谷阶地五类,宁都县地貌不仅类型且复杂,不利地形也大量发育,宁都县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发育。

宁都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共查明灾害点1462处,其中滑坡211处,崩塌232处,不稳定斜坡1012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6处。本次研究基于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1 地形高程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据本次详查统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200~500m高程的丘陵地区,按照地貌特点,将高程划分为500四个类别,然后运用Arcgis软件将高程分类图与地质灾害点叠加,并对各类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统计,500m以上中低山地区,200m以下河谷阶地分布较少。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多数位于标高200~500m的范围,共有1350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92.34%;标高﹤200m标高范围,有68处,占比4.65%;标高大于500m的点仅零星分布。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与统计的点表明,处于500m以下丘陵山坡的点有1418处,占比达96.99%;处于500m以上低山-中低山的点有44处,占比仅3.01%,见表1,图1。

不同的高程,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率不同,人类活动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高程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引]。但并不是高程越高,地质灾害越容易发生,当高程达到一定程度,受地形影响,人类活动很少,地形和植被都保持自然状态,相比人类活动多的地区反而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宁都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200-500m高程,这一带是风化剥蚀及接受剥离物堆积的主要场所,也是人类强烈活动区。 2 地形坡度与地质灾害

据本次详查统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地形坡度小于30°的丘陵地区,地形坡度30°以上中低山分布较少。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多数位于地形坡度5~15°的范围,共有634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43.37%,其中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各占了该灾种总数的41.23%、39.22%、44.86%;地形坡度﹤5°范围,有482处,占比32.97%,其中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各占了该灾种总数的28.91%、33.62%、33.50%;地形坡度15~30°范围,有287处,占比19.63%,其中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各占了该灾种总数的24.17%、22.84%、18.08%;地形坡度>30°范围,有59处,占比4.04%,其中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各占了该灾种总数的5.68%、4.31%、3.56%;从参与统计的点表明,处于坡度30°以下的地质灾害点有1403处,占比达95.97%;处于坡度30°以上点有59处,占比仅4.04%,见表3,图3、图4。 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大多位于地形坡30°以下的丘陵地带,或山前平原、山间凹地,这一带风化残积物厚,同时也是村民生活、劳动等日常活动的主要地带,说明地质灾害与人类居住与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地面塌陷位于地形坡度﹤15°较为平坦岩溶盆地;泥石流位于地形坡度>50°险峻地形。 3结论

通过宁都县区域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来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高程200~500m、相对高差20~200m、地形坡度30°以下的丘陵地带,或山前平原、山间凹地,与丘陵、岗地地貌段第四系松散堆积体大量分布和人类居住及工程活动密不可分【引】。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形地貌的制约,就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而言,具有一定高差的地形有利于山坡物质势能的释放与转换,为坡体产生崩滑提供动力,是崩滑地质作用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多位于高程200~500m,相对高差20~200m的丘陵地带,或山前平原、山间凹地,这一带是风化剥蚀及接受剥离物堆积的主要场所,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提供了良好地形条件,同时也是村民生活、劳动等日常活动的主要地带,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金卫根,金云根,陈国华,2007. 江西省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生态防治对策研究.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J],30(3):266~271.

[2]楼法生,1998.江西省修水县地质灾害及减灾防灾措施探讨[J]. 江西地质,12(4):291~294.

[3]柳 源,2003.中国地质灾害(以崩、滑、流为主)危险性分析与区划[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4(1):95~99.

[4]李 媛,孟 晖,董 颖,胡树娥,2004. 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基于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5(2):29~34.

[5]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 [6]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0. 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1:50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 作者简介;

侯兴利,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水工环。

江西省宁都县区域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fn778nn03553973044s2xc786b4a900yw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