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5:59: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

x?32x?1-=1 23 分析: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此方程可改写成

3(x?3)?2(2x?1)=1

6 所以可以去括号解这个方程,先让学生自己解。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能否把方程变形成没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它了。

解法二;把方程两边都乘以6,去分母。 比较两种解法,可知解法二简便。 想一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2:解方程

x?151x?7=- 523 问:如果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应同乘以一个什么数?

应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5、2、3的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练习第1题是辨析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纠正解题中的错误)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解法步骤,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 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6.2.4(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 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练习1、2、3 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3、4、5、6题。

6.3实践与探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通过问题3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让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第(1)小题一般能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也可提示: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可画出图形,在图上标注相关量的代数式,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分析和发现数量关系。

分析:由题意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不变,长与宽的和为60÷2=30(厘米),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第(2)小题的设元,可让学生尝试、讨论,对学生所得到的结论都应给予鼓励,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并加以验证。

通过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

化,并且长和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当长和宽相等,即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练习1、2。

第l题,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本题的“等量关系”。

用一块橡皮泥捏出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它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开展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能否完全装下”这个问题,实质是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容积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结果发现装不下,接着研究第2个问题,“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呢?如果设瓶内水面还有x厘米高,那么这里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从而列出方程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到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同学们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5页,习题6.3.1第1、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在本章6.l练习中讨论过的教育储蓄,是我国目前暂不征收利息税的储种,国家对其他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今天我们来探索一般的储蓄问题。

问题2、 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先让学生思考,试着列出方程,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找出等量关系。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你能否列出较简单的方程? 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fnzq7n97p1jxus0hkxz44s0w0d4ij00w6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