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
识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部分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三)不平衡性
—1—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四)差异性
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具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容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具体而言:
1.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能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3.自我中心的思维向去自我中心或客观性思维的方向发展。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1.最近发展区定义
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