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连云港市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9 21:16: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有了?心动?的动力,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要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化为自觉行为的操作层面问题则是新课改实施与推进的关键。为此,我们开展?送课到乡?活动,三年来,先后在灌南县第四中学、东海县白塔初级中学、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灌云县伊山中学等学校进行?送课?,计20余节。每到一县几乎是该县的所有初中数学教师以及邻县的部分教师参与活动,而?送课?的教师都是市名师、省市优质课获奖者,加之市县区教研员的精彩中肯的点评,使参与观摩的教师不仅有了?近距离?的感受,而且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具体性的指导。

第三方面,成立攻关小组,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虽然我市的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成效比较明显,但从平时的听课与调研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学教育观念滞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展开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机械训练而忽略启发引导,传统讲授居多,数学教学的效益还不够高;三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把握不够,教材的钻研程度还不深,教学内容的选择还不太合理等。一句话,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与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成立了?连云港市‘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攻关协作研究组?,聘请特级教师臧雷先生、市教科所张庭亮所长为顾问,成员由市兼职教研员、省市优质课获奖选手、骨干教师等28人组成。研究组以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有效程度的途径实验研究?课题组为依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探索运用上下结合、交流分享、共同探究的研究模式,以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积累新课程的教学规律为目的,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将课改实验工作融入到课题研究之中。研究组定期组织研讨活动,整合优质资源,显著提高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实际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工作的健康发展。

4.以激励评比和考试评价为突破口,强化实验推进工作的力度。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瓶颈。为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着力发挥评比的激励性功能和考试评价的导向性功能,不断强化实验推进工作的力度。

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改成果评比。为了把理念逐步转化为行动,进行了课改实验论文、案例的评选活动,特别是积极参加苏科版教材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学案例与课件评比活动。一方面,我们将组织评比活动看作是教师自己一次新课程理论的再学习过程,动员各个学校的教师人人进行教学设计,有条件的学校还制做配套的课件;另一方面,我们将这项活动当作对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化为教学行为的实践活动过程,对各县区上报上和的教学案例及课件进行认真初评后,提出修改意见,按统一格式由设计者进行重新修改,然后上报。最后上报的每件作品基本上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案例、课件、课件使用说明以及评价意见。迄今为止,省举办的三届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我们共征集参评课件350余件,经过市县区层层选拔,择优上报91件。经省级评定,共获得一等奖25件,二等奖31件,三等奖35件(其中,第一届一等奖10件,二等奖12件;第二届一等奖11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7件;第三届一等奖4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18件)。在江苏省教研室举行的两年一次的优秀教研成果奖的评比中,我市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2004年的评比中,居延彩和李道路老师的省级课题研究成果——《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孙朝仁老师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有效程度的途径?实

验研究中期成果《系列论文及课例》、李道路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有理数的乘法》等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另有2项成果获得三等奖。在2006年的评比中,孙朝仁老师的《连云港市中考数学试题评价研究》、姜晓岗老师的《圆与圆的位臵关系》教学设计、朱元元老师的《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以生为本的研究》、马敏老师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等4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另有8项成果获二等奖、12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另一方面,积极倡导教师撰写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围绕教学领域中的袖珍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来展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边教边研,边研边学,从小问题中去发现大学问,达到研学促教的目的。并提供以下?切入点?供教师撰写论文时参考:某个概念、原理、定律、某个知识点传授及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问题;某个教学内容的教材加工、教学法处理;某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改进方法、改变途径;反映某个教学内容的探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有效应用;某个教学内容中运用互动式、对话式等教学方法来释疑解惑的精彩设计;教学目标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生成矛盾的解决方法;学科中主体参与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某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一节课、一个单元教学的精彩回放和点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比较研究中所产生的经验、所引发的思考等。通过论文征集、撰写、评比这一过程,旨在鼓励和引导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第三,我们还每三年一次举行数学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每一次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全员参与,进行书面考试,试题由专业知识、课标理念、教学设计以及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优选20%参加第二轮说课比赛,从第二轮中再优选15%参加第三轮上课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有赛前的老教师的传、帮、带,有赛中选手的学习与交流,有赛后评委的中肯点评与参赛教师的自我反思,赛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打造的过程。

第四,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纸笔考试方式。我们每年都对课改年级进行调研考查,既是诊断性测试,也是改进纸笔测试内容、方法的尝试,旨在了解我市课改年级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数学学习情况,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探索在新课程下纸笔测试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式、方法,适度进行测试评价改革。初中十校由市教研室组织集中阅卷,县区教研室组织属地学校的阅卷工作,然后撰写试卷分析报告,召开有关学校的领导及学科教师专题会议,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矫正,并适时调控,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朝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方面转化。至今为止,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对七、八两个年级进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命制按照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考查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课标要求进行整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性的考查。命题取材时宏观地审视教材,大部分试题是?源于教材而活于教材?,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能对生活中数学实例进行精选,解题思想体现了小学到中学生的思维变化过程,突出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书中的课题练习,展示了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试题在课本基本题型上进行了优选、精选,有很好的区分度,且难度不大,取材于课本上原题,但又进行了精心处理,让学生感到练习过、有亲切感。同时,尊重学生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理解、体验以及设臵分类选做题、评分标准的多元化

等就是为了体现数学学科?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下面选取几例加以说明。

例1(2004—2005学年七年级期末调研,第26题)

操作与探究(本题满分10分)

某同学用一根质地均匀的长为6cm的直尺和一些质地相同的棋子,做了如下的平衡实验:

在直尺的左端放上1枚棋子,在直尺的右端分别放上1枚棋子、2枚棋子、3枚棋子……,通过移动支点的位置,使直尺平衡,记录支点到直尺左、右两端的距离分别为a、b.

第1次,在直尺的两端各放1枚棋子,移动支点到A点时直尺平衡(如图①);

第2次,在直尺的左端放1枚棋子,右端放2枚棋子,移动支点到B点时直尺平衡(如图②); A B (图①) (图②)

第3次,在直尺的左端放1枚棋子,右端放3枚棋子,移动支点到C点时直尺平衡(如图③); C D (图③) (图④) 第4次,在直尺的左端放1枚棋子,右端放4枚棋子,移动支点到D点时直尺平衡(如图④); ……

(1)请你通过测量,帮助该同学将前4次实验过程中的a、b值记录在下表中: a b 实验次数 左端棋子数 右端棋子数 1 2 3 4 5 … 1 1 1 1 1 … 1 2 3 4 5 … … … (2)仔细观察上表,请你在表中填写出第5次实验过程中当直尺平衡时的a、b值;

(3)从上述的实验过程和记录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表述出来; (4)若在直尺的左端放1枚棋子,右端放11枚棋子,请问支点应在距直尺左端多少厘米时直尺能够平衡?(写出解题过程)

例2 (2005—2006学年八年级期末调研,第24题)

探究与思考(本题满分24分,每题12分) 已知,ABCD中,(AB∥CD),AB= a,CD=b.

(1)如图13,E、F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EF= (用含 a、b的代数式表示 (2)先阅读再填空:

如图14,AA1=A1A2=A2D,BB1=B1B2=B2C,求A1B1+A2B2。

?2x?a?y,解:设A1B1?x,A2B2?y,由题意,得?

2y?b?x.?由①+②,得2(x+y)=(a+b)+(x+y),从而有x+y=a+b。

填空:如图15,AA1=A1A2=A2A3=A3D,BB1=B1B2=B2B3=B3C,则A1B1+A2B2+A3B3=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观察并利用上面的计算结果,解决下面问题:

如图16,现要用不锈钢管加工一架扶杆长为6m,上、下楼梯长分别为0.4m、0.6m,共有10根横档的梯子(横档间距相等),问共需多少不锈钢管?

0.4

DCCC DD A3B3A2B2EFA1B1A2A1AB2B1B66ABAB0.6

图13 图14 图15

简评:上述两题一是在动手操作、测量的基础上寻求规律,一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共同点都是将所得到的规律或所掌握的方法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之中,揭示的是数学学习的本质。

例3 (2004—2005学年七年级期末调研,第27题)

设计与表述(本题满分8分)

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数学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那么,现在给你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请你在下面的四类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多做不给分). ....

有关要求 (A类6分)为你们的学校设计一个图标(校标).

(B类6分)通过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你有 A类题要求:(1)充分反映你哪些感受和收获?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明. 们学校的特色,展示你们学校的形(C类8分)请你以《我眼中的100万》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象;(2)定一个合适的标题,附一(D类8分)请你写一篇小短文,谈谈数轴及其用途, 段短文,说明你所设计的意图. 题目自拟. B、C、D三类题要求:(1)看完这4道题后,你选择做 类题.

观点清楚,举例恰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2)文体不限,字数不图16

简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习

方式转变的效果,重点是设计与表述能力的考查。采取?自选题?的形式也是一种尝试。

例4 (2005—2006学年七年级期末调研,第26题)

设计与表述:(本题满分14分)

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长方形纸板,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折成一个无盖长方体盒子.其所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将会随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小明同学通过计算所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单位:cm): 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5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20 做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 长 70 66 62 60 58 56 54 52 50 48 44 40 宽 50 46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24 20 高 5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20 无盖长方体 盒子的容积 17500 21252 23436 24000 24244 24192 23868 23292 22500 21504 19008 16000 小明据此表,得出结论:要想用这块长方形纸板做成容积尽可能大的盒子,其所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约为11cm.

(1)请你观察小明的探索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

2.4m 现有一块长为2.4m、宽为1.2m的长方形铁皮,如果想请你制做一个容积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水箱,需要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多少

1.2m

连云港市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foq903gwm2cg5h8ins237lyd0yjbf015o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