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正方形?
(2)你能否再设计一种方案,既能充分利用材料,又能制做成容积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水箱.请在下面的空白图形中画出拼接示意图,并且求出相应的水箱容积.
例5 (2006—2007学年七年级期末调研,第25题)
探究与发现(本题满分13分)
喜爱数学的小明一天在家里发现他妈妈刚从超市买回来的2块超能皂, 小明仔细看了超能皂外包装上的尺寸说明,每块的尺寸均是是:长(a)、宽(b)、高(c)分别是16cm,6cm,3cm.他想起老师讲过关于物体外包装用料最省的问题,就想研究这两块超能皂如何摆放,它的外包装用料才最省?
实践与操作:小明动手摆放了这2块超能皂摆放情况,发现无论怎样放置,体积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它们的外包装用料不同,经过实际操作发现这两块超能皂有3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如图所示:
36 16图1图2图3
①请你帮助小明指出图1,图2,图3这3种不同摆放方式的长、宽、高,并计算其外包装用料,填写在下表中(包装接头用料忽略不计)?:
图1 图2 图3 长(cm) 宽(cm) 高(cm) 表面积(cm2) 探究与思考:如果现在有4块这样的超能皂,如何摆放使它的外包装用料最省呢?说说你的理由.
简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上述两题就是以数学活动为基本框架,在操作实验、思考探索中,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过实验操作、类比归纳、探究猜想、验证结论等数学活动来完成解题,是一种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题型,旨在对新课程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起一导向作用.
例6 (2006—2007学年八年级期末调研,第23题)
操作与设计(本题满分10分)
在△ABC中,沿图示的中位线DE剪一刀,拼成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BCFD。 请仿上述方法,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设计,并在规定位置画出图示:
A(1)在△ABC中,若∠C=90°,沿着中位线剪一刀,可拼成 矩形或等腰梯形,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2位置(只需画一个);
EFD(2)在△ABC中,若AB=2BC,沿着中位线剪一刀,可拼成菱形, 并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3位置;
BC(3)在△ABC中,需增加条件 ,沿着中位线 图1剪一刀,拼成正方形,并将拼成的图形和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一同画在图4位置;
(4)在△ABC中,若沿着某条线剪一刀,能拼成等腰梯形,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5位置(保留寻求剪裁
线的痕迹).
AAAB图2CB图3C图4B图5C例7 (2006—2007学年七年级期末调研,第23题)
图1是一个半开的铝合金推拉窗图2是图1的完全关闭状态.
(1)请按图2中所标注的尺寸,用含
5a示意图,a、b的代
b图18a图2
数式表示制作该推拉窗所需铝合金材料的总长度(铝合金材料的宽度都相同,接口用料忽略不计,外框材料另算); (2)若a=32cm,b=5cm,请求出该窗户的最大透光面积.
简评:上述两题考查的是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6尽管是一道 画图题,但其中也蕴含着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例7则是与学生生活经历联系比较紧密的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课改实验推进的初步经验
1.观念的更新是实验推进工作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提。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新课程理念必须经过与旧有的、传统的理念的激烈碰撞、蜕变才能生成。为此,我们在推进课改实施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宣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牢牢把握课改的方向与进程。三年来,先后邀请有关课程专家以及国家数学课标研制组成员、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主编等十余名专家学者来我市进行讲学,同时,召开不同类型的现场会、座谈会、汇报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有力调动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参与课改热情、创造性实施数学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了我市当前初中数学课改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2.培训的跟进是实验推进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课改实验能否深入开展,能否获得成功,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很重要的因素。在课改实验中,我市通过市、区县、校际数学教研组之间所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市和区县都制定了面向全体实验教师的切实可靠的培训方案和措施,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请名师引领,走出去考察学访。各区县还出台了一些制度、措施加以保证,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工作做得很实。
3.调研的引领是实验推进工作能够深入发展的基础。
为了把握全市初中数学课改的方向与进程,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市狠抓调研环节,加大调研力度,及时发现课改中的一些问题。诸如实验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得如何,课堂教学的行为变化如何,课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哪些等等,通过问卷调查、资料分析、跟踪听课、期末调研测试等方法与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从组织领导、课程实施、考核评估、师资培训等方面对课改推进工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4.质量的提升是实验推进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什么?我们将教研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夯实基础,注重创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上。一方面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研讨,帮助教师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结合我市开展的?教学质量年活动?,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说课、评课、教学研讨交流、专家点评等活动,引导教师注意解决课改实施中忽视?双基?、忽视质量和效益等问题,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获得稳步提升。
5.课题的研究是实验推进工作不断提升的重要方式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表面上?轰轰烈烈?的背后,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一些研究成果,经验过于肤浅化,表面化。课改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要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有必要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按照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加以推进。我市依托省级立项课题?参与式教学思想的实践与探究?、省?十五?青年专项课题?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程度的途径?的实验研究为
抓手,来解决初中数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各区县、直属学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困惑等确立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开展研究活动,通过课题引领,课程实施的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间的素质差异依然明显。首先,在实验中不少教师过分地依赖于指导,祈盼他人能提供现成的模式。许多教师不主动探究,不重视专业素养的提高,时常叫喊?不懂?,?等靠要?思想严重。其次,有些教师的观念、习惯转变速度依然缓慢。调查发现,课堂上满堂灌现象仍占有相当比例。对新课改的认识,只停留在“换了一本教材而已”。 课堂教学中只是增加了一些形式上的变化,?放了就乱,抓了就死?的现象常见到,课堂上,自始至终老师牵着学生走,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在这其中没有主动性,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新教材虽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但有的教师不会创造,不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有趣味的教学。再次,有些教师不善反思悟课。对自己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偶发的事件、瞬间的灵感、缺漏的知识、思维的障碍、教学的困惑等不注意反思,更谈不上将自己反思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了。
2.课程标准研究尚不透彻,教学尺度把握偏差较大.我们虽然进行了课程标准的解读,进行了若干次的培训,但教师注重的依然的课堂教学中的?老一套?。表现在部分教师课前没有很好的研究课标、研究教材,致使教学出现了盲目性,盲目的扩大教学要求,盲目地加深了教学难度,错误地理解了课程标准的思想,抱着?老观点?不放,对本来新教材中已删掉的知识点盲目进行补充,对本来已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地方还在加强或?抢跑?(如几何证明问题),不注重面上的?广积粮?,而在点上进行?深挖洞?。另外,对一些教辅资料实行?拿来主义?,不加筛选地运用,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背离了课改方向。
3.课堂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理念的更新,新旧教材在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区别。原来是?结论—证明—应用?,而现在则是?情境—探究—结论—证明—应用?。由于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课堂上还是急于把结论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机械的套用结论,忽视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这样,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没有充足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来保证,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违背了新的教育理念。变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承式教学为注重知识产生过程的启发式教学,才是提高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4.新的教学方式停留在模仿阶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一线教师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实效性不大,有的只是为了形式,使学生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仅此而已。在自主探索时,探索过程十分复杂,但大多是?假探索?,?新灌输?,收效甚微(如我们数学期末调研试卷中的?操作与探究?,得分率仅为41%,少的只有23%)。对于小组讨论这种方式什么时候用,怎样用,教师在这种学习方式中的作用是什么还把握不好,并没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实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目的。
5.课堂教学中目中无人,情感态度重视不够。?以人为本?的理念挂在口头上的俱多,真正落实在教学行动上的很少。教学过程中看似热热闹闹的一问多答,其实质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早已设计好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之中,很少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很少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仅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6.考试评价改革急待深层探索。作为制约课改的瓶颈问题——评价,既是广大实验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倍感困惑的问题。虽然我们从大市的层面对于考试评价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主要想各县区、各学校的数学命题起一个示范作用,起一个引领作用。从我们对全市七、八年级期中试卷进行调研评估来看,尽管大部分地区和学校能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为指导进行命题,在试卷的整体结构、命题立意、题型等方面有所变化,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如:只重视试卷结构形式的变化,而精神实质没变;脱离教材和日常教学,唯教辅资料?马首是瞻?;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求新求奇等等。一句话,穿新鞋走老路,试卷中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不多。因此,加强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实践工作,积极探索和尝试有益、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将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问题。
五、深入推进课改的建议
1.考试与评价改革要有新突破。
考试与评价改革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滞后,已成为影响课改深化的瓶颈因素。所以,我们建议要集中全省力量来攻克这个难题。可以组织中考命题研讨、新课程背景下纸笔考试研究等专题性培训活动。
2.区域之间均衡发展要有新思路。
区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在生源、师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从全省来说,这种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作为地处苏北的我市初中数学课改的推进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经济发达、教育理念超前的苏南地区来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有140所初中校分布在农村,这些学校名义上进入了课改实验,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有较大的改变空间。因此,加强区域整体推进,是课改全面推进的必然之路。
3.开展教学研究要有新思想。
一是要建立开放式的教研体系。要聘用兼职初中数学教研员,扩大教研队伍,增强教研力量。同时应加强市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县之间、校际之间等不同范围的课改交流,加强与教材编写组、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举办一些有一定特色、品牌、规格的学术活动。二是要改进教研方式。要不断优化教学研究方式,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研讨、案例分析、专题研究、问题会诊、学科沙龙、专家报告以及与名师对话等多种形式活动,逐步形成民主的、对话型的教研氛围。三是要更新教研内容。教研工作要降低?研考?惯性,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根本,着力开发数学教师的教学潜能,注意发现、总结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各县区可结合实际,以课堂教学的案例研讨为载体,以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目的,调整教研内容,提高教研质量。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孙朝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