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精品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42: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

一、提问的目的

1.提问是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正确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联系新旧知识,主动求和。

3.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及时掌握课堂动态,了解学生情况,获得教学效果反馈。

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提问的方式

从提问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低层次的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和高难度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一般要求是记忆、回忆,只是一个答案,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描述是什么?”“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加速度越大,物体是否运动越快?”等,低层次的提问有时是比较重要的,但不能全部都是低层次的提问。提问的另外一个层次是开放性提问,这种提问一般不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如“浮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减少电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有哪些方法?”等。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最高层次的提问是高难度的提问,即探询提问,它与开放性提问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单向提问,前者可能要深究下去,高难度层次的提问又可分为:(1)理解提问。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的实质,与已知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2)运用提问。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由例子能举一反三,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提问。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已具有的知识,通过想象和创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计会出现的情况,猜测产生的结果。 根据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分为:(1)导入提问。以问置疑,创设解题的课堂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导学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时的提问(激起求知欲)一般是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3)自解提问。对前面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尝试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4)反馈提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决定下一步可采取的措施。(5)巩固提问。通过提问,复习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促进提高。 三、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的对象应是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而有些教师往往喜欢向成绩好、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对成绩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不屑一顾或者提问故意为难,甚至羞辱一顿,伤害学生自尊。这无疑违背教学初衷,必须克服提问面过窄。

2.要注意提问的质量和数量。在课堂教学中,近年来比较盛行“提问设计”,这对避免“满堂灌”的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有不少人走入另一误区,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在教

学中缺少一两个中心提问,提出一大堆问题,把一堂课弄得热热闹闹,实际上抓不住主要矛盾,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突破教材以抓住主要矛盾为切入口,设计一两个提问,引出课堂教学的高潮,使教学节奏不再是平平而过,而是有张有弛,富于变化,教学目标也被关键问题所明确。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堂课只能有一两个提问,其他的提问、引趣、诱导、过渡、检查……都以各自的作用而存在,但它们都是次要的提问,为中心提问服务。

3.在深浅上应有一个坡度和难度设计。(1)提问要有层次性,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使多数学生参与思考;(2)设计问题的深度要合理,要吃透“两头”。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现状,又要研究离学生已有知识最近并能根据已有知识推导、引申出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依据两者的最佳交汇点设计提问;另一方面,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看似“自相矛盾”的部分,在物理学中,许多新的理论与传统观念不尽相同,促成学生已有心理水平与新的学习需要的矛盾,形成有价值的心理学习活动。 4.要明确给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比给出结论更为重要。突出过程是物理提问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不少物理课的注入式表现为过早地给学生结果与结论。学生的物理素质与能力是在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的。物理课的成败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展现过程。

四、提问的价值评述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经说过:“教师教学效益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中小学教师若不谙提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见成效的。”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置疑是创造的起点,创造需要大胆的想象。可见,提问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问的是教师,控制着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是主体,可以通过提问或答问来体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反馈给教师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两种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体现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能否照顾到教育对象能力的差异,完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前面的提问方式看,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提问,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提高提问的深度,但也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可以考虑到每个提问对象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体现了巩固性原则。知识的巩固程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提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质量检查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的情况,以便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缺漏,纠正错误,检查知识的同时也是巩固知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物理教学中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了解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能够具体地进行解决,保证物理课堂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新课标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促进现代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精品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fwe13lfl42xzhu2kzn0175lm26kup009w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