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还开办过省财贸干校。两校为国家建设培训了大批急需人才。196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曾一度与黄冈中学齐名。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当年的正源中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成为占地300多亩,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名的新洲区二中,该校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功能齐全,教学设施完备,具有现代化教学水平的省级示范中学。三是仓埠中心中学跻身省级示范中学行列。中小学教学师资、设施、管理配套,在全区处于较好水平。四是仓埠企业注重新技术研究、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注重发展研究,仅“十一五”期间,企业共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20余项,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改造50余项;新产品开发20余项。形成依靠文化教育固基础,依靠科技谋发展的科教文化名街。
3、休闲大街:依托徐源泉公馆、报祖寺,隆兴寺、花果山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桂香天下农业园、仓埠山庄、海帆苑花卉苗木示范园、西湖垂钓休闲中心等旅游资源,面向武汉及城市圈的旅游消费群体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阳福线沿线新增乡村休闲游企业5—8家,使仓埠逐步成为休闲旅游产业大街。
(二) 阳逻新城产业拓展区
依据仓埠街毕铺、杨裴地区与阳逻北部工业园紧紧相连的区位优势,筹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阳逻开发区仓埠工业园,一方面组织大型招商,引进业主开发;另一方面,接受开发区产业辐射,通过5—8年的努力,将仓埠工业园打造成为阳逻新城的重工业基地和物流基地。
13
(三) 武汉休闲后花园
依据仓埠街历史文化悠久,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西湖地区水域面积宽广的实际,策划三个发展的休闲项目:
1、民国文化游:
仓埠历史文化悠久,民国时期尤盛;“一部民国史、半数仓埠人”。据考证:国民党将军48位出自仓埠,重点挖掘这段历史,进一步开发徐源泉公馆,建好体现民国文化的仓埠文化广场。依民国时期风貌,新建体现民国文化的商业一条街。
2、生态农业游:
①花果山桂香天下农业园:以名优桂花品种收集、繁育、种植、研发及文化传播为依托,建设三园:“东方民俗园,江南水乡园,西欧风情园”。 以特色民俗风情村落为特点,建设“十二风情村”:“ 锦溪村、乌镇村、西塘村、德国村、法国村、荷兰村、英国村、北京村、云南村、日本村、蒙古村、泰国村”,以农业生产和农耕体验为核心,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为目标,新型高效沼气工艺为纽带,立体种养、太阳能利用为辅助,以人文历史遗址和现存景点为基础,布局12个景点:“即豫章台、神仙岔、兴隆寺、桃花庙、陡山宫、卧龙渠、喘气坡、花果山、狮子口、钓鱼台、富春池、红军墓”。打造成为“山、水、林”相互协调,人、景、物融为一体,将花果山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综合发展的生态乐园。②上店鲜苗苗生态农场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分10个板块、种10种观
14
赏树、依不同板块特色新建休闲农庄。③海帆苑苗木花卉基地。
3、西湖水乡游:
依托西湖万亩标准化精养鱼池,开发休闲、垂钓、游艇, 基地建设水、电、路、电信设施齐全,环境绿化配套、观赏池、垂钓池配置合理。观赏池中观赏走廊四通八达、垂钓中心周边兴建“渔家乐”,“鱼庄水乡”、“度假村”等休闲娱乐景点。整个中心按“洁、绿、亮、美”设计建设,建成集休闲、垂钓、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
四、主要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1、经济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6.9亿元,年均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20亿元,年均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19万元,年均增长35%。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达到55%。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2、资源环境:全街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7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再降低20%。
3、公共服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大幅增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4、人居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继续增加。城镇调
15
查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具体指标 1、全口径财政收入 2、固定资产投资 3、农业总产值 4、工业增加值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服务业增加值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总人口 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元,% 百分点 百分点 指标值 1.02 ,33 20,35.6 5.73,8 4.15,25 3.71,30 0.3,30 5,10 10,0.2 13000,10 96 96
第三章 加快现代产业发展
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
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企业成长规律,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外引内联、资本运作、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化协作效应,打造规模和集群优势。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组建行业协会,制止行业之间互相倾轧、无序竞争,推动各行业健康发展。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制定扶持机制,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改革涉企收费管理体制,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执法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集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