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
17 昼夜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
1、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观察,分析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3个小朋友坐在山坡上看日落,波波:太阳落山了,天又要黑了。彬彬: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贝贝:这是为什么?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原因,通过这一情景引起学生
的思考。
2、活动1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假设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 (3)在实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简练的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更逻辑地表达出来。
3、网上学 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借助网上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区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4、活动三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想学生介绍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的典型的动植物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是有影响的。
(2)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容易观察的动植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对哪些动植物生活,活动有影响。
18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蜡烛、实验记录表、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照片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我们丽水有很多迷人的风景。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张,请看——(分别出示分别为白天和黑夜的紫荆大桥的照片)
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观察力最好!(白天与黑夜)
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 板(昼夜) 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看来白天和黑夜是咱们地球上非常普遍的现象。 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幻灯出示)(并板书交替现象)
(二)猜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