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谈谈名利观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4:11: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敢不受教。?

这就是黄粱梦。它试图告诉人们,人的一生追求这追求那,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当然也有人不这么理解,觉得既然人生如梦,做个好梦也不错,并写了这样一首诗:

?四十年来公与侯,

纵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

要向先生借枕头。?

可见,虽说人生如梦,但看透了也不容易。

南柯梦见于唐宋传奇《南柯太守传》。讲的是古时候广陵郡有一位叫淳于棼的侠士,家中很有钱,宅院南面有一棵古槐树。有一天,淳于棼在古槐树下大宴宾客,喝醉了昏昏欲唾,梦见两位紫衣使者登门跪拜,说奉大槐安国国王之命请淳去做客。淳坐上紫衣使者的车来到大槐安国,国王见其一表人才,当即将其招为驸马。驸马自然非常有权势了,淳于棼在宫中享尽了荣华富贵。后来,大槐安国的南柯郡治理混乱,国王派淳去当太守,他也干得不错,守郡二十年,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老百姓为他建功德碑,立生祠宇,国王也一再加封赐爵,使其荣耀显赫一时。最后,公主死了,因为淳权势太大,很快招来很多诽谤和诬陷,国王逐渐对他失去信任,又派紫衣使者将他送回广陵郡。这时,淳于棼醒了,醒后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变,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梦。走到古槐树下,找到了一个蚂蚁洞,挖开一看,里面有许多蚂蚁,还有几十只大蚂蚁围着蚁王,洞穴中的构造就像梦中的大槐安国及南柯郡一样。该书最后感慨人生,悟出了一句话:

?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有人将佛教对名利、富贵的看法概括为四句话: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

佛教认为,人盲目追求名利不仅会因求不到而苦恼,而且还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为争名逐利势必要损害他人的利益,而造孽就会受到因果报应。用佛语说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三世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意思是说,因果报应不仅有现世报应,还有来世报应。你这辈子命苦,是因为上辈子没修好行,做了孽。如果这辈子多做好事多积德,下辈子的命可能就会好一点。六道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牲道、恶鬼道。意思是说,人如果作孽太多。来世托生就成不了人了,可能要下地狱,或变成畜牲、恶鬼。可见追逐名利的恶果不仅影响今生,搞不好还会连累来世,真是苦海无边。佛教认为,要想跳出苦海,只有信奉佛祖,从佛理中认识到四大皆空,做到心如古井,不再盲目地对外追求,最终达到涅槃寂静。涅槃寂静是佛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涅槃?是梵文音译,原意是?灭度?,指人彻底断灭了欲望、烦恼,超越苦乐,超越生死,超越经验,超越时空,不可思议,不可言传的那么一种存在。人如果?灰身灭智,损形绝虑?,达到了涅檠的境界,名利问题当然

也就不存在了,彻底地解决了。但是怎样才能达到涅槊寂静,活人怎么才能把欲望和烦恼去掉呢?所有的佛经讲的都是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和方法,佛语又称为法门。佛教号称有八万四千法门,常讲的有?三学?、?六度?等。?三学?即戒、定、慧。其中戒学是指佛教的戒律仪规,包括五戒、八戒、具足戒等。定学是指精神集中,心绪安定而悟解佛教义理,如瑜珈。慧学是指通过研习佛理而达到解脱。?六度?又称?六度波罗蜜?。?波罗蜜?也是译音,原意是到彼岸,?六度波罗蜜?就是说有六种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每一种又可引申出许多具体的办法。如智慧中有一种作不净观,意思是说现实生活中能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很多,要想视而不见,不为所动是很难的,怎么办呢?可以去作不净观,即:

?见美女时作虎狼看,见黄金时作粪土看,这个中享了多少清福。让他说话我只闭口,让他指责我只袖手,这个中省了多少闲气。?

中国有句成语叫?唾面自干?,这也是?六度?中忍辱的一种境界。意思是说,通过修行后要做到人家无缘无故吐了你一脸唾液,你不但不能生气,而且还不应去擦,要让它自己干。擦了就表示你还不满意。唐朝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要出去做官,向父亲请教为官的秘诀。这个大臣说过去给你讲过的那些道理,你还记得吗?儿子说记得,就是要忍,别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也不去理他,自己擦干净。大臣说不对,别人的唾沫你不能擦,要让它自己干。他认为忍辱忍到这个程度才算合格。总之,通过各种修行方法,最终认识到万法皆空,确实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那么就可以把各种烦恼都去掉了,达到涅槃寂静。佛教的真谛可概括为三句话,即所谓?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架寂静。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都是空的,没有自性的,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涅槃寂静。佛教认为,如果真正认识到了万法皆空,达到了涅槃寂静,那么人就彻底解脱了,就成了佛。佛的本义就是觉者,谁悟透了佛理,觉悟了,谁就是佛。释迦牟尼首先认识了佛理,所以是如来佛。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成佛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渐修成佛,有顿悟成佛,等等。

总之,佛教的名利观就是空。它要求人们通过认识和修证佛理,从内心自觉地否定对名利的追求,从而彻底解决名利问题。佛教的这种名利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有人曾写过一首《空空诗》: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状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大文豪苏东坡也写过这样一首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于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这首词写得实在是好,?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描绘到家了。还有一个故事:明朝有人画了一幅画:一座大山,山上有片松林,林中可见石桌、石凳,桌上摆着一盘棋,有几个残子,桌旁空无一人。这幅画有什么寓意,谁也说不清楚,后来有一位高僧看后,题了一首诗,把画的主题点明了。

?松下无人一局残,

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

毕竟输赢下不完。?

这诗配画很有哲理。它首先描述出一种意境,把人世间名利之争比作下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招术一个更比一个高,都想臵对方于死地。可在局外人看来,这些争斗全是无谓的,赢了又能怎么样,毕竟输赢下不完呀。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开卷词也渗透着佛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这首开卷词的核心观点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各种人物走马灯式的登上历史舞台,文韬武略,尽显英雄本色。可是,争来斗去,又怎么样了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往日的争斗不过是给后人留下点话题谈资而已。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争名逐利,费尽心思,打得不可开交。可过若干年后回过头来想想,常会感到年轻时争的那些东西实在是没意义、没价值。

四、资产阶级的名利观

资产阶级名利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唯利是图。不仅资本家们这样为人处世,而且这也是大多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公开主张。

首先,资产阶级思想家们都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霍布斯曾提出,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自然本性?,?任何人的自愿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某种对自己的好处?。正因为这种本性,所以?人对人是狼?。另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也认为,?保存自我的努力,那是事物自身的本质?。?理性所真正要求的在于每个人都爱他自己,都要自己的利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著名代表爱尔维修说得更绝,?人从小到大,

一直铭刻在心里的感情就是对自己的爱?。?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爱自己甚于爱别人?。?河水是不向河源倒流的,人们也不会违抗他们利益的激流。谁要想不这样做,就会是疯子?。总之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几百年来。资产阶级伦理学说不断变化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都是个人主义。到了现代,这种理论更精巧了,如生物社会学,将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引入伦理学,用基因的本性来解释人的自私,因而更具有欺骗性。

既然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么每个人必然会去追求个人的利益,能求名的求名,能求利的求利,最好是名利双收。为了个人的名利,无论干什么,怎么干都可以理解,天经地义。爱尔维修说得很坦白,?利益在世界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巫师,它在一切生灵的面前改变了一切事物的形状?。?如果说自然是服从运动的规律,那么精神界就是不折不扣地服从利益的规律?,?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价值的唯一而且普遍的鉴定者?。资产阶级伦理学有一个重要学派——功利主义,公开主张如果一种行为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那么它就是善的、道德的。我们对一种行为是反对还是赞成,就要看它能否给当事人带来功利。

资产阶级思想家虽然公开鼓吹追求个人的功利,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追求个人功利难免要与社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如何处理这些矛盾,资产阶级思想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有的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有的甚至提出有道德的人应该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说法很多,但所有这些主张的理论前提都是利己主义。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边沁说得很明白,?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社会利益。但是……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个人不都是像其他一切人一样,构成了社会的一部分吗?你们所人格化了的这种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

总之,资产阶级是充分肯定对个人名利的追求的。如果说理论家们在谈论这些问题时还有一些遮遮掩掩、羞羞答答,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追逐名利可以说是毫无顾忌,肆无忌惮,以至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大的?名利场?。为了名利,一些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关于资产阶级争名逐利的心态、丑行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作过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文学大师们也有过许多辛辣的描绘和讽刺,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一一述说了。

五、无产阶级的名利观

无产阶级的名利观可概括为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其主要内容,我认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承认每个人都有个人利益,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名利问题,既不可能像佛教那样不食人间烟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不能采用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式的生存智慧;二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个人的利益是与国家的、民族的、阶级的以至集体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产阶级只有团结起来,共同为阶级的翻身、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而奋斗,建立社会主义以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获得并保证每个成员的自身利益。用一句经典的话说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通俗一点说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三是在共同奋斗中,如果个人利益包括个人的名利与革命事业,与阶级、民族、国家或者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那就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如果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那就要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四是作为个人要不计名利,无私奉献,而作为组织上和其他同志则要关心每个人的疾苦,注意帮助他们解

搜索更多关于: 谈谈名利观 的文档
谈谈名利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7wa4iyd25kaxd90sbq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