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精讲)-2019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1:44: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个项目,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即由文言形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形式。

如同任何学科的任何题型一样,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分值较重的一道题目,有着严格的做题规范和要求,也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考生做翻译题必须符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必须通过训练,熟练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自己做题由“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只有这样,考生做这道题的得分才能从“自发”状态的3至4分,跃入“自觉”状态的8至9分,直至满分。

那么,文言文翻译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呢? 一、 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八月月考《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来源:学科网]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

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分)(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八月月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分)(九月联考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Z§X§X§K]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精讲)-2019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8kp5lbtz0a0pl1szsm0n19a8hrgx00gx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