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操作规程
一 目的:
为了更好的对焊接过程予以控制,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焊接件的焊接质量能够满足要求。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焊接件的加工生产过程的控制。 三 操作程序
3.1 焊接前,应检查电焊机电源、电路是否完好,如有漏电,须停机修理,直到完好为止。
3.2焊接前,检查焊接件是否打磨平整,有无毛刺、倒角,如有,须经打磨后方能进行焊接
3.3检查板材有无分层现象,如有须重新下料,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焊接程序。
3.4 焊角按图纸要求严格施工 3.5焊接参数 序号 1 2 3
板材厚度(mm) 2~3 3~6 6~10 焊条规格(mm) 2.5 3.2 4~5 电流(A) 100~120 120~160 160~230
注:具体情况以图纸要求为准。
3.6 焊完后,检查尺寸是否符合标准,焊角是否错位一切完好后,进入下一步工序处理。
3.7 型材焊接后,弯度每米不得超过3‰;
板材焊接完后,平面平衡度每平方米不得超过2‰ 四 注意事项
4.1 焊接时,焊板上不准有油污,以防焊接不牢。 4.2焊接时,不许将手伸入压钳之下,以免压伤。 4.3 手尽量远离焊板,以免烫伤。 五 维护保养
3.1 油雾器内经常加油,以保持润滑良好。
不合格焊缝返修规定
1.总则
本规程对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CO2气保焊、关键焊缝的角焊缝等不合格焊缝的返修做出规定。 2.焊工
2.1担任手工电弧焊返修焊接的焊工必须按AWSD1.1的规定,经考试合格并在该项目持证有效期内才能担任焊接。
2.2焊工必须遵守《不合格品通知单》的返修工艺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3.焊接设备
施焊前应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安全、可靠,设备上的电流表、电压表应经过校验并在鉴定有效期内,设备经过维修、保养,处于完好状态。 4.焊接材料
4.1填充用的焊条其型号、规格必须符合工艺的要求。
4.2焊条必须领自焊材库,并按有关规定经烘干后,方可领用实施焊缝返修焊接。
4.3焊条自焊材库领出后,必须放在焊条保温筒内使用,不得随意放置,以防受潮或被油锈污染。
4.4焊丝焊前应除油、除锈处理。 5.缺陷的清除
5.1对焊缝表面可见的夹渣、气孔、咬边及表面裂纹等缺陷,一般采用砂轮打磨的方法清除。
5.2对深度较大的表面缺陷及焊接接头内部缺陷,一般采用碳弧气刨的方法清除。操作中应采用较小电流。凡焊前要求预热的材料,碳弧气刨前必须预热,其温度不得低于该材料的焊接预热温度。 6.焊接
6.1施焊前,对焊接部位母材周边和焊槽表面应进行清理,打磨出金属光泽,以上范围内的油、锈、水等有害物质应清除干净。
6.2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CO2气保焊、关键焊缝的角焊缝的返修严格执行工艺的规定或原焊接工艺。
6.3焊缝焊接工艺有预热要求时,补焊前必须按工艺严格预热,预热宽度为补焊处周边不小于焊件厚度的三倍,且不小于50mm。
6.4严禁在焊槽周边的母材表面起弧,应特别注意起弧和收弧的焊接质量;多层焊时,焊道的起弧位置应错开一定距离。
6.5每焊完一道焊缝,应认真清理焊渣,并检查焊道质量,发现缺陷应及时消除后,方可继续施焊。
6.6焊接时必须按工艺控制焊接电流及层间温度,防止发生过热而影响焊缝的使用性能,不允许用大幅度的横向摆动慢速焊堆方式进行补焊。 6.7对于厚度较薄或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返修时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7.质量要求
7.1所有返修焊缝表面,均需打磨修整,使返修焊缝高度、宽度与原焊缝一致。 7.2对关键焊缝的返修部位须进行磁粉探伤检验。
7.3同一部位(指焊补的填充金属重叠的部位)的返修次数不易超过3次,第一次按原焊接工艺规程正常返修,第二次返修措施由工艺部决定,第三次返修由工艺部拟定返修措施经总工批准后,再进行返修;所有返修次数、部位、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和总工批准的记录应予保留。
7.4返修记录补焊后,施焊焊工应填写《关键工序焊接操作记录》。 附:碳弧气刨参数表 (见附件I)
关键工序焊接操作记录表(见附件I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