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III.初中化学八个基础实验(八个必考一个)【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16:51: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化学八个基础实验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以下是探究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⑶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于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用G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⑷若用A 和G组装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⑸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较纯净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① ;② .(写两点)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上册P125)

2.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C中的试液加热,现象是红色又变成紫色,化学方程式为 . ⑵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⑶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⑷装置A也可以于制取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若E中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⑸若用F装置代替A装置制取CO2,其优点是: .

- 1 -

三、燃烧的条件(上册P 150);

3.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改编样卷三22】 【设计并进行实验】(如下图)

⑴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⑶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实验现象及分析】

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⑴ ⑵

设计意图

探究燃烧与① 的关系 探究燃烧与② 的关系

实验现象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 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小木条先燃烧, 小煤块后燃烧

实验结论 可燃物才能燃烧

⑶ 探究燃烧与③ 的关系

【反思与交流】

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请你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 水的作用是 .

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下册P 24 );

4.整理和归纳、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Mg、Al、Fe、Mn、Cu、Hg、Ag五种金属相关知

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⑴从物理性质上看,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认为汞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 .

⑵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 的 性.

⑶铝的化学性质比铁要活泼,但是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其原因是 . ⑷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铁(Fe)、锰(Mn)和铜(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下列探究.

①同学们将等大小的三种金属同时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发现锰表面冒出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而铜表 面无现象.请将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入下表:

如果金属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是硫酸锰(MnSO4),请你写出锰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

方案:

①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锰,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 . ②操作a、b的名称是 ,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的杂质.

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

五、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下册P 47 );

5.溶液的组成和配制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⑴右图为氯化钠、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g。 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 “大于”、“小于” 或“等于”)

⑵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不纯的氯化钠固体(含有的杂质CaO)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①溶液A中的溶质为 。

②操作II的名称是 。

③过量稀盐酸加入到溶液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老师拿出在“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回收的氯化钠溶液,请同学们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并给试剂瓶贴上标签。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

⑴蒸发结晶法: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将其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如图一),得到食盐晶体。多次测量计算所需的各个物理量后,数据如下表所示:新课 标 第一 网 蒸发皿的质量 蒸发皿的质量+食盐溶液的质量 蒸发皿的质量+食盐晶体的质量 28.8克 48.8克 30.7克 计算用该方法测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⑵化学沉淀法::取20克氯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边滴边搅拌(如图二),反应完全时,共消耗硝酸银溶液34.2克。计算用该方法测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⑶通过上述测量,请你在标签上填上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写出你选填这一数据的理由是:

- 3 -

7.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有较多杂质(杂质包含CaCl2和MgSO4和泥沙等)的粗盐。 ⑴在做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时,要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操作C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②经过以下三步操作后能否得到纯净的食盐 (填“能”或“否”)

⑵某粗盐样品20克(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的泥沙其他杂质忽略不计)分成二等份。 ①常温下,将一份该粗盐样品完全溶解于一定量水中,过滤得到1.5克泥沙。

②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将另一份粗盐样品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假设每一份样品中泥沙均匀等量的分布)

请回答:

(a)写出过量碳酸钠溶液加入到溶液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操作1的名称是 ,在溶液B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c)如果将沉淀C充分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2克,试计算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钙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d)若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①氯化钠 g,水 g。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 D.移动游码

8.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味精中至少含有 种元素(填数字).

⑵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 .(填字母)

A.10mL B.50mL C.100mL

⑶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 . (填序号)

- 4 -

⑷为测定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NaCl+AgNO3═AgCl↓+NaNO3),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 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过滤后,洗涤、干燥、称量AgCl固体.洗涤的目的是洗去AgCl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中一定有 .

③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的谷氨酸钠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经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5,AgCl:143.5)

六、酸碱的化学性质(下册P 69);

9.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 ⑴探究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探究上述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H2SO4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BaCl2、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步骤

取样,滴入适量的BaCl2溶液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稀H2SO4过量 稀H2SO4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稀H2SO4过量,你选用 (药品或者方法).

七、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0.小亮用图1装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 判断该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反应完全.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中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 5 -

III.初中化学八个基础实验(八个必考一个)【中考化学专题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ebl7uxg94yj374r8s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