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地区
教材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便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这里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和规模庞大,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二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三是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这三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人口、城市密集,因此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这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为了让学生理解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教材还安排了三个活动题:一是比较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区,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是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是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用图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总结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等;但这些能力还存在欠缺,需要提高的空间还很大,教师在课堂上仍需进一
第1页/共23页
步引导和强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P50图7.13和P51图7.15和相关文字资料,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阅读教材P53图7.19和相关文字资料,知道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集中的地区,知识与技能 理解上海在本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3.通过阅读教材P56图7.22和P56~57景观教学目标 图理解长江三角洲浓郁的水乡文化特色及主要旅游景点。 运用地图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过程与方法 范围,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通过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发展之快;通过学习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特色和旅游,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的分教学重点 布及地方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 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并说明城市发展引第2页/共23页
发的“同城效应”。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便利的水上交通运输条件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充分利用教学建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景观——“鱼米之乡”,引入对该区域的学习。 教学 过程与方法 步骤 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用俗语“上有天设计意图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堂,下有苏杭”样。 导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入 园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这里不仅美切,有似曾相识新丽,而且富饶。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之感,容易引起课 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思想上的共鸣,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很快融入新课的荣。苏州、杭州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江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第一部分学习的学习中去。 们会感到很亲导入新课,学生海 大家读图,结合教材P50~51,完成下面题目。 是长江三角洲的第3页/共23页
交1.指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教材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江三角洲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汇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之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地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32.5°N; 解,也锻炼了学海陆位置: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2.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运河、南北铁路干线,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生指图介绍。)3.本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4.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第4页/共23页
习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