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35 水 泵 36 变压器 500-1000KVA 三、沥青砼现场铺筑设备 37 摊铺机 50-100t/h 38 振动碾 2.5t 39 振动碾 1.5t 40 汽油夯 H8-60 41 沥青混合料保温车 8t 342 空压机 9m 343 反铲 1.5m 344 装载机 2.8m 45 远红外加热器 46 全站仪 47 钢栈桥 48 对讲机 349 装载机(带保温料斗) 3.5m 数量 2台 1台 1套 3台 2台 1台 3辆 2台 1台 1台 2套 1台 2座 10部 1台 用 途 沥青混合料摊铺 过渡料、沥青混合料碾压 沥青混合料碾压 边角部位夯实 沥青混合料运输 心墙层面处理 过渡料喂料、铺料 过渡料上料 心墙层面加热 心墙测量 跨心墙运输通道 现场通讯 沥青混合料垂直运输 7.质量控制
7.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质量按照《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63-2006)和设计要求进行。一般从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沥青混合料制备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和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等方面进行。
7.1.1 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
(1)对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沥青、骨料、填料等的品质应严格控制,做到出厂(场)控制、入场检测合格后验收。
(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按表7.1-1进行。 表7.1-1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
检测取样对象 地点 检测项目 针入度(0.1mm) 软化点(℃) 延度(cm,15℃) 延度(cm,4℃) 质量标准 61~80 47~55 ≥150 ≥10 实测 ≤2.0 ≤-8 ≥99.0 ≥230 ≤0.4 ≥65 ≥100 ≥4 —274—
检测频次 同厂家、同标号沥青每批检测一次,每30t~50t或一批不足30t取样1组,若样品检测结果差值大,应增加检测组数。 同厂家、同标号沥青每批检测一次,取样2~3组,超过1000t增加一组。 同厂家、同标号沥青每批检测一次,每30t~50t或一批不足30t取样1组,若样品检测结果差值大,应增加检测组数。 检测目的 沥青 沥青仓库 密 度(g/cm) 含蜡量(%) 当量脆点(℃) 溶解度(%) 闪 点(℃) 质量损失(%) 针入度比(%) 薄膜延度(cm,15℃)烘箱 (15℃) 延度(cm,4℃) 3沥青进场 质量检验
粗骨料 成品料仓 软化点升高(℃) 3密 度(g/cm) 吸水率(%) 针片状颗粒含量(%) 坚固性(%) 粘附性 含泥量(%) 超径(%) 级配及 超逊径 逊径(%) 密 度(g/cm) 吸水率(%) 坚固性(%) 粘土、尘土、炭块 水稳定等级 超 径(%) 石粉含量(%) 含泥量(%) 轻物质含量(%) 3密 度(g/cm) 含水率(%) 亲水系数 0.60 筛孔尺寸级配 (mm),通0.15 过率(%) 0.075 3≤3 >2600 <2.5 <10 <12 >4级 <0.3 <5 <10 >2600 <3 <15 无 >6级 <5 <5 <0.3 <1 >2600 <0.5 <1 100 >90 >80 每1000m~1500m为一取3样单位,不足000m按一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每100m~200m为一取样3单位。不足100m按一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3333材料品质 检 定 控制生产 细骨料(含人工砂和天然砂) 成品料仓 每1000m~1500m为一取3样单位,不足1000m按一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33材料品质 检 定 填料 储料罐 每50t~100t取样一次,不足50t按一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每10t取样一次,不足10t按一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材料品质 检 定 控制生产 (3)沥青运至工地,应在沥青堆放库抽取沥青样品进行品质检验。沥青检测指标任何一项不满足7.1-1的要求,均为不合格品。已经通过检验接受的沥青,不管在任何时候对进场使用的沥青进行抽样检测时,若发现其指标与技术要求不符合,则该沥青为不合格品。
(4)骨料加工厂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建立检验制度,按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抽样检验,材料品质检验成果合格或者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5)矿粉加工过程应加强工艺控制。填料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验收,若密度、含水率、亲水系数指标不能全部达到要求,则不能使用。
(6)沥青混合料所用的各种改性剂,应与试验和设计所确定的材料性质相符,并按有关工业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的质量要求验收,每批或每3t~5t取样一组,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7.1.2 沥青混合料制备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1)沥青混合料制备质量检验与控制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工艺控制、温度控制、施工配合比控制等方面。
(2)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标准按表7.1.2进行。
—275—
表7.1.2 沥青混合料制备检测与控制标准 检验对象 沥 青 检验场所 沥 青 加热灌 检验项目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温 度 粗细 骨料 超逊径、级配 热料仓 温 度 矿 粉 拌和系统 矿 粉 罐 细 度 沥青用量 检验目的及标准 符合本工法表6.1.1-1要求,掺配沥青应符合试验规定的要求。 150~170℃。 测定实际数值,计算施工配料单。 按拌和温度确定,控制在180℃±10℃。 计算施工配料单。 ±0.3% 粗骨料配合比允许误差±5%,细骨料配合比允许误差±3%,填料配合比允许误差±1%。 按设计规定的要求。 检测频次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检查1次。 随时监测 计算施工配料单前应抽样检查,每天至少1次,连续烘干时,应从热料仓抽样检查。 随时监测,间歇烘干时应在加热滚筒出口监测。 必要时进行监测。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抽提1次。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抽提1次。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检验1次。 定期进行检验。当现场可钻取规则试样时,可不在机口取样检验。 混合料出机后,随时进行观察。 随时监测。 矿料级配 马歇尔稳定度和 流 值 其它指标(如渗透系数、斜坡流值、弯拉强度、C、φ值等) 外观检查 沥 青 混 合料 拌和楼出机 口 或铺筑现场 按设计规定的要求。 温 度 色泽均匀、稀稠一致、无花白料、无黄烟及其它异常现象。 按试拌试铺确定,或根据沥青针入度选定,控制在140℃~175℃。 (3)在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中,应专门监测沥青、矿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严格控制各工序的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合料的出机温度,并注意观察出机沥青混合料的外观质量。
凡沥青混合料质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自动按废料处理: 沥青混合料配料单算错、用错或输入配料指令错误; 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的计量失控或漏配; 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擅自更改了配料单;
外观检查发现有花白料、混合料时稀时稠或黄烟等现象; 拌制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成品料仓内保存超过48小时。
(4)沥青混合料检测应在施工现场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但未碾压之前取料,检验其配合比和技术性质。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沿轴线方向每隔5m取2kg试样,从五个
—276—
不同部位取样,样品总重约10kg,均匀混合成一个样品,对沥青用量、矿料级配、孔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进行检验。其它技术指标,按设计要求进行抽查。
7.1.3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1)沥青混合料在铺筑过程中应对温度、厚度、宽度、碾压及外观进行检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设臵质量控制点。
1)温度控制
设专人严格对摊铺温度、初碾温度,终碾温度检查控制,掌握适宜的碾压时间。 2)厚度控制
由于摊铺机行走履带位于沥青砼心墙两侧压实后的过渡料上,因此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摊铺厚度的均匀性,过渡料摊铺后采用人工辅助扒平、确保底层的平整,保证铺筑后的心墙略高于两侧过渡料。为了保证心墙厚度、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的速度必须控制均匀。
3)宽度控制
心墙断面为梯形渐变,而摊铺机为自带可调的竖直模板、施工过程中,精确计算每层的设计上、下底宽,摊铺时按每层设计最大宽度加2cm左右富余进行摊铺宽度控制。沥青混合料摊铺前测量定出心墙轴线并用钢丝标识,调整摊铺机模板中线,与心墙轴线重合,摊铺机行走时,通过机器前面的摄像机可使操作者在驾驶室里通过监视器驾驶摊铺机精确地跟随钢丝前进。从而保证心轴线上、下游侧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4)碾压控制
振动碾在碾压前人工对碾轮清理干净,碾压温度、遍数、方式、速度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成果控制,振动碾行走过程中匀速行走,做到不突然刹车或横跨心墙。
5)外观检查
沥青心墙铺筑时,对每一铺筑层随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峰窝、麻面、空洞及花白填料、裂纹等现象,立即进行处理。
(3)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的每一个施工单元,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对沥青混凝土密度、渗透系数和孔隙率进行检测。无损检测的项目及频次按表7.1-3进行。
表7.1-3 现场无损检测的项目及频次表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密度 无损检测 孔隙率 抗渗指标 取样数量及检测频率 10m~30m一次/每单元,试验阶段或有必要时可适当增加。 100m一次/单元,试验阶段或有必要时可适当增加。 —27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