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降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
(二)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分离焦虑的研究多是以未入园的婴儿为研究对象,也有以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 以新入园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主要是幼儿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措施以及教师个人采取策略的总结,而且很多都是理论性的。
第二,虽然也有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但是观察的只是表面的,很少分离实际上采用的措施的有效性的程度,而且影响因素也是长期的,很少是直接的因素。
第三,很多缓解分离焦虑的文章都只是从某一方面,而很少是从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三个角度一起来分析,并且关于有效性的措施的研究较为少见。
所以,本文将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把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措施分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园三个维度,看看实际当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园采用什么具体措施来缓解幼儿园的分离焦虑。
三、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分离焦虑
对已有“分离焦虑”的分析——主要是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恋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出一系列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反应,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结合本人在以往实践中的观察及本研究开始时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这些恐惧、紧张、不安情绪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为了便于本研究的进行,本文将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具体的言行进行细化的描述,分为以下几种:大声哭、独自游戏、抽泣、不正常早餐、
不正常午睡、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重复句子、不肯喝水、不正常午餐。
2. 有效性
有效性,指完成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本文的有效性指的是采用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措施能否达到缓解分离焦虑的效果,幼儿能否因为所采用的措施融入到集体当中。
13
探讨降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
四、研究思路
本论文先文献综述再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从分离焦虑、有效性的概念界定、分离焦虑的产生因素等方面入手,对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研究进行系统阐述,分析了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观察研究、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的研究等等,把现有的降低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措施分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三个维度,整理出现有的措施;接着利用观察法观察实际当中在幼儿园里幼儿分离焦虑的特点以及教师怎样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以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呈现什么样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等;然后通过访谈法来了解家长幼儿在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在与幼儿分离的时候幼儿出现哭闹等场面的一些做法,以及家长在家里是否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来剖析家长和老师是怎样一起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的,让大家可以清晰地理解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
五、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 观察方法的设计 ① 观察程序的设计
选择的观察方式为时间抽样法。首先根据文献分析和已有的经验把分离焦虑分为大声哭、独自游戏、抽泣、不正常吃早餐、不正常午睡或不午睡、不肯喝水、不正常吃午餐、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重复句子、默坐等,记录幼儿在一天里发生的行为。从早上 7:30 幼儿入园开始至傍晚5:00 幼儿离园结束,除幼儿午睡睡熟后的时段外,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跟踪观察。
② 观察记录用纸的设计 观察分离焦虑行为纪录时间: 大姓名 声哭 幼儿**** 幼儿****
独自抽不正常进早餐 不正常午睡 依恋老师 14
依恋自带物 重复句子 游戏 泣 默坐 不肯喝水 不正常吃午餐
探讨降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
幼儿**** 幼儿**** 幼儿**** 2) 观察地点、观察时间及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广州市白云区某示范性的幼儿园
观察时间:9月10日-11月2日,每周一到周五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选择一个小班作为观察对象,本班共23人,其中男孩14人,女孩9人,年龄在2岁11个月到3岁9个月之间,其中有2名男孩与2名女孩之前上过托班。
(二)访谈法
本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主要是对观察到的一些行为和现象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并为幼儿分离焦虑个案法的具体描述分析收集资料。
1) 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是根据教师在幼儿入园之前在分离焦虑问题上与家长有哪些沟通、以往工作经验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些表现及持续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以及效果如何等问题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也要向老师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 2) 对家长的访谈。主要是在对分离焦虑情况较严重的幼儿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一些情况,了解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等等来解释幼儿的行为,并且了解实际过程中哪些措施才是有效的,为个案的分析收集材料。 3) 访谈过程
根据访谈提纲询问家长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结果显示幼儿的分离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家长的引导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互动在一定的基础上反应了措施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说只有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帮助分离焦虑严重的小孩,才能让小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更快喜欢上幼儿园的环境。
(三)案例分析法
主要是通过本班一个分离焦虑很严重的小孩诺诺来分析降低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上,教师和家长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幼儿是否会因为教师和家长采取的措施而喜欢上幼儿园的环境,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
案例:幼儿诺诺
① 幼儿基本情况:诺诺,女,2009年出生,独生子女。
15
探讨降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
② 诺诺进入幼儿园分离焦虑的表现举例: 例1“我要回家”
“我要爸爸妈妈”“我要回家”接下来就是一阵哭声??诺诺是班里哭得最厉害的孩子,从早上入园和家长分开那一刻起她就开始哭。为了安抚她,教师拿了一些玩具给她玩,而她则把玩具推到桌子中央,说:“我不要。”自顾自地继续哭着。即使到了用餐的时候她的哭声也不曾停止过,一天当中,无论是室内的活动还是户外的活动,无论是用餐还是睡觉时,都可以看到她哭泣的面庞,而她也是从来都是一个人坐着,不参加任何的活动,很多时候还一直哭着要找自己的书包回家,眼睛总是红肿着的,并时不时地来一句“我要回家!”或“我要爸爸!”,只有到了看到来接她的家长的那一刻,她的嘴角才露出一丝笑意??
例2她哭着不要换衣服
户外活动结束后,很多小孩都是大汗淋漓,这个时候该是换衣服的时候了,诺诺还是一直大声哭泣,哭到衣服都是汗水了,于是我们就应该帮小孩子换衣服了,但是诺诺却哭着说不要换衣服,老师们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换衣服,不能总是顺着她的意思,所以两个老师硬拉着一起帮诺诺换衣服,可是换衣服后她哭得更大声了,还要自己把衣服脱掉,后来老师们只好对她凶一点,让她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但是她还是一直在哭泣。
例3她哭着不要喝水、不要上厕所、即使尿湿了也不肯换衣服
诺诺每天回来班里,都要一直哭着,要不就是走到门那里想一个人跑出去,于是老师只好把教师的门关着,不让她出去。每次到了上厕所洗手以及喝水的时间,她都是一个人,甚至我们的一个老师也要一直陪着她她才不会哭,不然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听到她的声音。记得有一次,我对她说:“宝宝该去喝水了,不喝水的宝宝会生病的。”于是她就肯让我喂她喝水了,那一天她也好了很多,但是就是不肯去上厕所,于是不小心就尿湿了裤子,等到爸爸妈妈来接小孩子的时间,我们检查小孩子的衣服才发现她尿湿了裤子,要帮她换衣服,她就是不肯让我们脱了她的衣服,还说:“不要换衣服,不要换衣服,换衣服妈妈就知道我尿裤子了。”最后三个老师一起才帮她换好衣服,可是换完后她就哭个不停了,还要扔掉自己的衣服,只有等到爸爸妈妈过来的时候才停止,才和老师们说再见。
例4她哭着不午睡
正值午睡时间,小班寝室里传出的哭声也渐渐的少了,整个幼儿园都显得非常的安静。突然,一阵大哭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安静,接下来是教师安慰的声音,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那个哭声一直没有停下来。没过一会儿就见我们班的教师 M 抱着诺诺,“整个班的小朋友都被你吵醒了!”教师 M 一边说着一边把这个幼儿抱进了教室里坐着。教室里,诺诺已经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大声地哭着要爸爸妈妈,教师 M 则坐在椅子上看着她不出声,一会儿,女孩子见闹也没有用就坐在凳子上,但是就是一定不要在床上躺着。见到这个幼儿已经渐渐安静下来,教师 M 就对她说:“爸爸妈妈去上班了,要等小朋友睡醒吃完午点后才来接你回家,你要乖乖地。”诺诺又哭着嘟囔着“爸爸妈妈不上班。”教师M看到这种情况,就说:“现在你看其他小朋友们好困了都乖乖在睡觉,诺诺不睡觉就算了,可是你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