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进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2.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
“所有的”“任意一个”,用符号“?”表示. (2)存在量词
“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用符号“?”表示. (3)全称命题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
(4)特称命题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命题 ?x∈M,p(x) ?x0∈M,p(x0)
1.对于省略量词的命题,应先挖掘命题中隐含的量词,改写成含量词的完整形式,再写出命题的否定.
2.p或q的否定易误写成“綈p或綈q”;p且q的否定易误写成“綈p且綈q”. [试一试]
1.(2013·四川高考)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B,则( )
A.綈p:?x∈A,2x∈B B.綈p:?x?A,2x∈B C.綈p:?x∈A,2x?B D.綈p:?x?A,2x?B
解析:选C 由命题的否定易知选C,注意要把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
命题的否定 ?x0∈M,綈p(x0) ?x∈M,綈p(x) 1
2.若ab=0,则a=0或b=0,其否定为________. 答案:若ab≠0,则a≠0且b≠0
1.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判断: (1)p∧q中一假即假. (2)p∨q中一真必真.
(3)綈p真,p假;綈p假,p真.
2.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方法是“改量词,否结论”,即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互换,然后否定原命题的结论.
3.判断命题的真假要注意:全称命题为真需证明,为假举反例即可;特称命题为真需举一个例子,为假则要证明全称命题为真.
[练一练]
1.(2013·重庆高考)命题“对任意x∈R,都有x2≥0”的否定为( ) A.对任意x∈R,都有x2<0 B.不存在x∈R,使得x2<0
2C.存在x0∈R,使得x0≥0 2D.存在x0∈R,使得x0<0
解析:选D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所以答案为D.
122.已知命题p:?x0∈R,x0+2≤2,命题q是命题p的否定,则命题p、q、p∧q、p
x0∨q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
解析:p是真命题,则q是假命题. 答案:p、p∨q
考点一 1.(2014·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x0x01A.存在x0∈R,sin2+cos2=
222B.任意x∈(0,π),sin x>cos x C.任意x∈(0,+∞),x2+1>x D.存在x0∈R,x20+x0=-1
2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xx
解析:选C 对于A选项:?x∈R,sin2+cos2=1,故A为假命题;对于B选项:存
221π13
x-?在x=,sin x=,cos x=,sin x 2 133 x+?2+>0恒成立,不存在x0∈R,+>0恒成立,C为真命题;对于D选项:x2+x+1=??2?44 2使x0+x0=-1成立,故D为假命题. 2.已知函数f(x)=x2+bx(b∈R),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R,f(x)在(0,+∞)上是增函数 B.?b∈R,f(x)在(0,+∞)上是减函数 C.?b∈R,f(x)为奇函数 D.?b∈R,f(x)为偶函数 解析:选D 注意到b=0时,f(x)=x2是偶函数. [类题通法]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命题名称 全称命题 真假 真 假 真 假 考点二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判断方法一 所有对象使命题真 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假 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真 所有对象使命题假 判断方法二 否定为假 否定为真 否定为假 否定为真 特称命题 [典例] (2012·辽宁高考)已知命题p:?x1,x2∈R,[f(x2)-f(x1)](x2-x1)≥0,则綈p是( ) A.?x1,x2∈R,[f(x2)-f(x1)](x2-x1)≤0 B.?x1,x2∈R,[f(x2)-f(x1)](x2-x1)≤0 C.?x1,x2∈R,[f(x2)-f(x1)](x2-x1)<0 D.?x1,x2∈R,[f(x2)-f(x1)](x2-x1)<0 [解析]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性命题,即若p为“?x∈M,q(x)”,则綈p为“?x∈M,綈q(x)”,故选C. [答案] C [类题通法]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 3 [针对训练]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p:不论m取何实数值,方程x2+mx-1=0必有实数根; (2)p: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3)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p:?x0∈N,x20-2x0+1≤0. 解:(1)綈p:存在一个实数m0,使方程x2+m0x-1=0没有实数根. 2因为该方程的判别式Δ=m0+4>0恒成立,故綈p为假命题. (2)綈p: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不全相等. 显然綈p为假命题. (3)綈p:有的菱形的对角线不垂直. 显然綈p为假命题. (4)綈p:?x∈N,x2-2x+1>0. 显然当x=1时,x2-2x+1>0不成立,故綈p是假命题. 考点三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5;命题q:?x∈R,都有2[典例] (1)(2013·安阳一模)已知命题p:?x∈R,使sin x=x2+x+1>0.给出下列结论: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綈q”是假命题;③命题“綈p∨q”是真命题;④命题“綈p∨綈q”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 C.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 (2)(2014·济宁模拟)已知命题p:关于x的方程x2-ax+4=0有实根;命题q:关于x的函数y=2x2+ax+4在[3,+∞)上是增函数.若p或q是真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4]∪[4,+∞) B.[-12,-4]∪[4,+∞) C.(-∞,-12)∪(-4,4) D.[-12,+∞) [解析] (1)因为对任意实数x,|sin x|≤1,而sin x==0的判别式Δ<0,所以q为真.因而②③正确. a (2)命题p等价于Δ=a2-16≥0,即a≤-4或a≥4;命题q等价于-≤3,即a≥-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