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聚醋酸乙烯乳液粘合剂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聚醋酸乙烯乳液粘合剂,俗称白乳胶,适用于粘合多孔性纤维素材料,在建筑、木工、包装和装订等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使用方法简便,以水为分散介质,成本低,无毒。
通过本实验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反应原理,了解乳液聚合的反应特点;掌握白乳胶的制备方法及其中助剂的作用。
二、反应机理
1、链引发:
2、链增长:
3、链终止:
三、药品和仪器
1 药品 醋酸乙烯酯 聚乙烯醇水溶液 过硫酸铵(引发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 蒸馏水
领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辛醇
填料、增稠剂、防腐剂
规格
化学纯b.p 73℃ 8% wt. 化学纯
用量 36.5ml 20g 0.09g 0.5g 44ml 2g
2 仪器 四口烧瓶 滴液漏斗 密封搅拌装置 球形冷凝器 酒精温度计 水浴锅 加热装置 锥形瓶 表面皿 量筒
规格 250ml 125ml 300ml 100℃ 250ml 50ml
数量 1 1 1 1 1 1 1 1 1 1
四、实验方法
(一)乳液聚合
1.在四口烧瓶瓶中加入8%的聚乙烯醇水溶液20g,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0.5g,蒸馏水44ml,辛醇1~2滴。装好搅拌器、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
2.量取36.5ml醋酸乙烯酯(单体),放在安装好的滴液漏斗,胶塞密封。引发剂(过硫酸铵)分成三份,注意保持干燥。
3.开动搅拌,用水浴加热至65℃(温度计显示温度),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铵)总量的三分之一,待完全溶解后,用滴液漏斗滴加醋酸乙烯酯,调节滴加速度为12滴/分钟,温度计慢慢升至70℃,将温度维持在70±1℃。
4.一小时(从温度升至70℃开始计算)再加入第二批三分之一引发剂,调节滴加速度为15~20滴/分钟,全部单体滴加时间为2小时。
5.将单体滴加完后,加入第三批三分之一引发剂,在70~72℃保温20分钟,缓慢升温至75~78℃,保持20分钟,最后缓慢升温至80℃,保持10分钟。
6.停止加热,撤掉水浴(水浴锅内水不要倒),自然冷却。称重表面皿和锥形瓶。乳液冷却到50℃以下,停止回流冷凝和搅拌,出料。(让老师记录倒出时产品状态,观察乳液的粘度和颜色是否合适,是否有小块凝胶,是否单体残留导
致的刺激气体,以及是否破乳。)
(二)白乳胶配制
称重冷却至室温的乳液产品的总质量,取约2g乳液放在干燥的表面皿上,做好标记放于100℃烘箱中烘干至衡重,要求在实验报告上计算乳液的固含量和理论固含量,比较二者。
根据要求,在慢速搅拌条件下,在冷却至室温的乳液中按配比依次加入增塑剂,填料,防腐剂,增稠剂,消泡剂,搅拌均匀后出料。
将样品涂在长10cm宽2cm的胶合板上(涂层的面积约4cm2),在干燥箱中干燥后测定其拉伸强度。
五、注意事项
1、称量药品时,过量药品不要回倒,醋酸乙烯酯先倒入烧杯中再倒入量筒。 2、滴液漏斗先关旋塞,再加入醋酸乙烯酯。
3、严格控制单体滴加速度和反应速度,升温要慢一些,防止体系凝胶,结块。
4、反应过程中气泡过多,要降低单体滴加速度,减慢或停止搅拌。
六、思考题
1、反应前体系中加入聚乙烯醇的作用是什么?作聚醋酸乙烯乳液聚合的乳化稳定剂
为什么要求严格控制单体滴加速度,如果滴加过快,会出现什么现象?可以获得较小的聚合物乳胶粒,防止结块现象产生, 聚合反应易控制,可以得到稳定的乳液。
2、引发剂为什么要分批加入,依次加入对聚合反应及白乳胶性能有什么影响?
3、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如升温快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4、聚合物乳液含固量比原配比要低,是如何造成的? 5、白乳胶所加入各助剂的作用是什么? 6、使用白乳胶要注意些什么?
备注:
1、配制10%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方法:按配比将聚乙烯醇与冷水搅拌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滴水加热至完全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