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真如本有」,虚空本来就存在的,你一切的地球怎么撞,
你怎么成住坏空,不关虚空的事,是不是?这是比喻啰!
《无为法不从缘生,但不离缘生》。
[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
「众生」当下就是不生灭。「众贤圣」也是不生不灭,只是悟跟迷。
[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
[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
[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
[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最上乘论】04[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 [不从外来,不属于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为什么拿我们的心,来做我们的本师呢?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
这个「自然」不是外道的自然。
「自然」就是本来就存在的。[不从外来,不属于修。]
譬如说姜、我们吃的那个辣的姜,这个姜一出生它就是辣味,姜它是热性的。
藕菱,它一长出来,它就是冷性的,性本来就存在的。
姜就是热性,它不是让你外来加的力量,而使这个姜变成热性的。
姜本来就是热的;藕菱本来就是冷性的啦,对不对?
所以说,这个「不从外来,不属于修」。
「修」就是在缘起法里面打转,所以不于「修」而有所得,你怎么修呢?
「修」是造作,造作是生灭的有为法。所以讲「修行」是方便;要讲『悟』。
你怎么能够成就佛道?他说:我「修」佛。那是方便说,可以这么说,
说:我在「修行」,也可以这么说。
「修行」的重心点在那里?
它没有阶位,就是『悟』,契入空性,单刀直入,这是真的「修行」。
[于三世中,所有至亲]最亲切的,[莫过自守于心;]
[若识心者,]
「守之」就是保任。就保持这个见性平等,绝待空性,就是这样保持。
《破能破所,没有能所》,就守得住。
因为我们一般有一点点功夫,可是守不住。再大的境界现前;
小境界你可以,再大的境界现前,忘了,没办法了,守不住了,是不是?
所以这个[守之则到彼岸;]意思就是还要下一番功夫。
[迷心者,弃之]这个「之」字就是清净心。
迷心的人,放弃了这一颗清净心,[则堕三涂。]
[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
你只要妄念不起,但是保持一个灵灵觉知之性。[故知心是本师。」]
【最上乘论】05[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问曰:「
何名自心胜念彼佛?」]
为什么我们这一颗心,因为你悟了自心,你就是佛。
你「胜念彼佛」,你要靠他力啰,当然就「胜念彼佛」嘛!
[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
不一定能够了生死,你还要念得有功夫,你念阿弥陀佛,你还要念得有功夫,
才能了生死呢!
不是你念佛,每一个人都可以往生的,功夫不到,还是不行的呢!
放不下还是没办法的。
所以说「常念彼佛」,还是避免不了生死。
但是如果你能够[守我本心,则到彼岸。]就成就佛道。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
[又云:胜者只是约行]「行」就是事相的修行。[劝人之语,]
所以「胜」只是方便说。就这个事相上的修行的角度来说的。
其实就达到究竟的角度来说,([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果体」就是理体。站在「果体」就是在理上来说。
意思就是【念自佛与念他佛】,其实是平等不二的。
因为没有成就究竟的佛果,当然在事相上来讲,是这样讲胜跟不胜这个角度。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
[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
[答曰:「十方诸佛,]「悟达」就是了悟通达法性,([悟达法性,])
[皆自然照燎于心源;]「照燎」就是照明、光明的样子,「燎」。
统统自然、清清楚楚的,照到心的本源,就没有妄想。
心不可得,当然过去心不可得,『空』;现在心不可得,也『空』;
未来心不可得,『亦空』,那么[妄想不生,正念不失,]
「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就是占有的意思,「有能」就「有所」嘛,
「我能」执着,那么我的这个境界、我的享受,为「我所」执着。
[我所心灭,]意思就是,「能所」就没有了。[故得不受生死。]
[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
「乐」就是法乐。
这个「万」就是一切。
一切法的快乐,当然就会到这个无生的空性来。
你想要快乐吗?你怎么样能够得到法的快乐?
要悟到空。
[一切众生,迷于真性,]迷了我们这个清净的佛性。
[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
有恨、有爱,所以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的。
不须要去恨一个人,缘起本来就是空。
你爱就是贪着,你也是空,不可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