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 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上饶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可被灌木完全取代 B.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C.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D.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答案:C
2.(2019·广西南宁模拟)如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cd段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C.图中a点时和b点时的山羊的种群数量一定相等 D.bc段,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B
3.(2018·江苏省模拟)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了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68×54
A.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6(只)
12
B.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也可用于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D.若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该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答案:B
4.(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历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
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
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 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答案:A
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植物种类 浮水植物a 浮水植物b 沉水植物c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 22.30 8.51 14.61 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 1.70 0.72 2.22 2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6.(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B.在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
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解析:题图中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形式增长,A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因此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B错误;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点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C错误;一般K2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所以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D正确。 答案:D
K7.(2018·河南省一模)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毫升,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pH 种群密度/(个/毫升) 3.0 0 4.0 0 5.0 153 6.0 160 7.0 168 8.0 172 9.0 133 10.0 125 A.必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是无关变量,各组要遵循等量原则,A正确;并不是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pH为3.0、4.0的条件下,草履虫被杀死,种群数量为0,B错误;K值和环境条件有关,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 答案:B
8.(2019·广西柳州模拟)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酵母菌生长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种内斗争强 B.该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与营养条件有关 D.该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变化
解析: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起始种群数量少引起的,A错误;对酵母菌种群数量检测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B正确;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C正确;在最大值之前,酵母菌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稳定在K值时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 答案:A
9.(2018·山东省枣庄市二模)某地沙丘生态恢复过程中,通过飞播沙蒿等适应沙地生境的先锋植物的种子,使植被覆盖率迅速增加,防止了沙丘面积的扩大。如图是沙蒿播种后几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播种沙蒿等先锋植物治理沙丘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 B.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避开没有沙蒿生长的区域 C.A至B年度沙蒿的生存压力小,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B至C年度可能是降水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
解析:播种沙蒿等先锋植物治理沙丘的过程中发生了初生演替,A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关键是随机取样,B错误;A至B年度沙蒿的生存压力小,但是增长率是不固定的,不符合“J”型增长,C错误;B至C年度可能是降水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 答案:D
10.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地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量为20个,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个,死亡率为10%,故种群年增长率为10%,A错误;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只能说明黑线姬鼠个体数量减少,但是生物种类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的变化情况,B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为种群密度,这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空间特征,C正确;不同垂直地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的,比如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同,植被的类型也会有所差异,不属于群落演替,D错误。 答案:C
11.(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模拟)肝片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椎实螺体内,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附着于大型水草继续发育,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体内。科研人员进行了农药、化肥等农化品的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