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表内涝。 5、地表水 ××新区东临黄海,南依埒子口、西临烧香支河、北抵烧香河,南北长约22.8km,东西宽约5km~10km。区域水系错综复杂,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水系和盐场生产水系。 (1)区内水体 区域内南北走向的河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为驳盐河,另一条为海堤内侧的复堆河。驳盐河为盐场原盐外运的通航运输河道,河长约25.7km,现状河口宽20m~30m,河底宽约10m~12m,设计河底高程0.00m,正常保持通航水位2.40m左右。海堤内侧的复堆河具有将东西向排水河道的涝水沿复堆河向挡潮闸汇集的排水功能,河道全长约25km,河口宽20m~80m不等。 区域内东西向的河道众多,河长较短,一般在6km~9km左右,河口宽一般在20m左右,主要有刘圩港河、张圩港河、方洋河、方南河、严港河、马二份河、纳潮河、西港河、深港河等河道,多为盐场生产所用的人工开挖海水引渠,区域干道水系现状详见表3-1。 表3-1南翼分区水系干道一览表 河道名称 小丁港河 蒿东河 马二份河 方洋河 方南河 严港河 纳潮河 西港河 深港河 驳盐河 复堆河 长度(km) 1.38 5.41 7.59 6.45 5.30 5.99 6.80 8.59 6.04 25.7 25.0 宽度(km) 10 11 27 23 10 14 23 29 15 20 35 底高程(m) -0.5~0.0 -0.5~0.0 -0.5~0.0 _0.5~0.0 -0.5~0.0 -0.5~0.0 -0.5~0.0 _0.5~0.0 -0.5~0.0 -0.5~0.0 -0.5~0.0 此外,南翼分区有较多的水库,主要的水库有刘圩水库、张圩水库、马二份水库、一号水库、二号水库和三号水库,南翼分区水库现状详见表3-2。 表3-2 南翼分区水库现状一览表 水库名称 刘圩水库 张圩水库
25
水库面积(km2) 2.58 2.72
马二份水库 第一水库 第二水库 第三水库 合计 0.76 1.77 3.50 1.41 12.74 区域相关河流具体情况: 古泊善后河是沂北地区一条大干河,上起沭阳的李万公河,下至东陬山,过善后河闸从埒子口排入海。古泊善后河的下游为善后河。 善后河从西盐河到埒子口全长27.6km。善后河是市内一条重要河流。其源头为沭阳水坡(通过机械设备提升船舶的通航船闸),入海口为善后新闸,该闸建成于1957年10月,共10孔,每孔宽10m,闸底板高程为-3.0m,闸孔净高6m,弧形钢闸门,设计最大流量2100m3/s。由于闸上游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加之下游出水口门埒子口淤塞逐渐加重,目前该闸出流已大大低于设计标准。 盐场生产水系是一套独立完整的水系,与盐业的生产工艺相关,主要由驳盐河和一系列的排水道与送水道组成。送水系统:海水由刘圩港闸进入盐田,经过淮北盐场第二扬水站提升,输送到若干送水道,并由送水道输送到盐场各盐区进行制卤、结晶。排水系统:主要负责盐场的排水功能,通过驳盐河和若干排水道排入大海,由小丁港闸等闸口控制。送水道与排水道相间分布,但自成系统,互不贯通,完成了整个盐业的工艺流程。 (3)近海海域 ① 潮流 地区受南黄海驻波潮流系统控制,无潮点位于本海区东南部外海34°N、122°E附近。北部的海州湾湾顶为潮波波腹,地区距海州湾顶较近,潮差较大,潮流流速偏小。项目所在地东临黄海,河道受潮汐影响较大,潮型属非正规半日潮型。根据燕尾港潮水位站资料,年最高潮位为4.05m(1992年8月31日),年最低潮位为-2.61m(1987年11月26日),多年平均高潮位为3.32m。 根据报潮所多年潮位资料统计,本海域属正规半日潮,日潮不等现象不明显。 ② 波浪 根据大西山海洋站(地理位置34°47′N;119°26′E)多年实测波浪资料、旗台作业区南侧羊山岛测波站(地理位置34°42′N;119°29′E)短期实测波浪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两站的常、强浪向基本一致,均为NNE~ NE向,实测波型多为风浪、风浪与涌浪组成的混合浪。
26
冬、春季以W、NNE向为主,夏、秋季以E~ESE向居多。本海区测得的最大波高Hmax为4.6.m的大浪(波向NNE)是由寒潮大风造成的风涌混合浪。 ③ 海流 本海区的潮流特征属正规半日潮流,海域海流以潮流为主,余流一般较小。由于受到东、西连岛及周边海岸轮廓线和水下地形的影响,外海区潮流以旋转流为主,近岸多为往复流。西大堤建成后海峡变成人工海湾,湾外海域仍受外海潮流控制,-6米等深线以外为旋转流,湾内水域涨落潮流均从单一东口门进出,涨潮向西流,落潮向东流。湾内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实测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落潮最大流速均出现在中潮位附近,反映了由海峡向海湾转变后潮流特性由前进波向驻波型转变。 ④ 余流 本海区余流流速较小,一般在3~20cm/s之间,港区内余流方向偏西向,外海区为偏北及偏东北向,表层余流流向有时受风向影响较大。 5、地下水 市地处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属低山丘陵和平原地貌,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由高到低。地下水系统主要由浅层孔隙水、深层承压水和基岩水组成。 市浅层孔隙水分布区面积5589km2,为全市总面积的75.1%,地面高程2~10m,地下水来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消耗以蒸发为主。根据下垫面地貌特征,市浅层孔隙分为滨海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和山丘区浅层孔隙水。本项目所在区域的浅层孔隙水主要为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含水盐组主要为全新世浅海相沉积物和上更新统海相沉积物,岩性以亚粘土、粘土为主,多为咸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2m。 除浅层孔隙水外,本项目所在区域内还有深层承压水,主要为第Ⅱ、Ⅲ层承压水,地下水源主要为侧向补给,消耗以人工开采为主。第Ⅱ层承压水含水岩组主要为中下更新统河湖相沉积物,岩性以中细砂、中粗砂为主。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50~100m,厚度30~40m,由西南向东逐渐加深,富水性受沙层厚度控制,地下水资源多为矿化度小于1g/L的淡水。第Ⅲ层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灌云县中部以南,含水岩组主要为上第三纪沉积物,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砂、中粗砂为主,厚度达50m,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90~120m,地洗水资源量丰富,矿化度小于1g/L。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等指标值较高,这与该地区临近大海,
27
受海水渗入地下水相关。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无色、透明,含盐分较高,有苦味,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 6、生态环境 (1)陆域生态 陆地生态环境为半人工生态环境,主要为盐田所覆盖;树木全系人工栽植,品种有槐、柳、榆、椿和杨等,主要分布于道路和河道两边。由于区域大部分现状为盐田,人类活动较多,天然植被已基本没有,仅有少量野生植物如盐蒿、兰花草和茅草等,无珍稀濒危物种。 (2)水域生态 近海位置适中、气候温和、水质优良、铒料来源广泛,海区潮间带和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渔业捕捞对象达30多种,主要有对虾、马鲛鱼、黄鲫鱼、鲥时、乌贼、毛蛤、黄姑鱼、梭子蟹、海鳗等。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