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定额抽样:类似于分层抽样,先将要研究的人群按某种特征划分成几组,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每组人群中任意选择一定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二、现场调查方法
(一)现场定性研究
1.常用的现场定性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深入访谈法 (3)专题小组讨论法 (4)选题小组讨论法 2.特点:
(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
(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 (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三、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主要类型 1.自填问卷 2.访谈问卷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1.封面信 2.指导语
3.问题及答案
4.(特征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 5.编码
(三)问卷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 2.反向性
3.实用性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
2.建立问题库(途径:头脑风暴法;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 3.设计问卷初稿 4.试用和修改 5.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五)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1.问题的设计 (1)开放式问题 (2)封闭式问题 2.答案的设计 (1)填空式
(2)二项选择式
(3)多项选择式 (4)图表式 (5)排序式
3.问题设计常见的错误 (1)双重装填 (2)含糊不清 (3)抽象的提问
(3)诱导性提问
(4)敏感性问题-未婚先孕,流产,同性恋,吸毒 (六)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信度-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2.信度的类别: (1)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3.效度-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4.效度的类别: (1)表面效度 (2)内容效度 (3)结构效度
(4)准则效度
5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
2.可信的测量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
3.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
一、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人格与健康
1.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2.“疾病倾向”人格:抑郁,愤怒,敌意与焦虑。 3.刚性人格:责任感,控制感,挑战性。
4.A型性格(心理状态视角来表达的一个概念):具有敌意、匆忙和竞争等特点。具有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冠心病。 (二)心理压力与健康
1. 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概念
(1)压力是描述系统负载的一般概念。
(2)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
三、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1.个体干预
(1)个体干预是针对个体的知识、态度、信念、动机、技巧和经历等方面进行的行为和心理干预。
(2)行为矫正的两个基本技术:消除强化和刺激控制。
(3)健康信念理论模式的核心概念是感知,是对疾病威胁的感知和行为评估。
一、特殊人群的概述
1.特殊人群,在本章,我们称之为弱势人群。
2.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3.一般学界将社会弱势群体分为两类:
(1)生理性弱势群体(有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孕产妇、儿童、老年、残疾等); (2)社会性弱势群体(社会原因,如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失业者等)。
二、妇幼卫生服务
1.妇女和儿童(14岁)是两个不同的特殊弱势人群,但两个群体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是不可分割的。
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简称三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卫生状况的常用指标。
3.妇女保健包括儿童期、青春期、生育期(成年期:婚前保健,围生保健)、更年期和老年期等五个时期的保健。 4.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 (2)就业及经济因素 (3)教育
(4)风俗习惯 (5)地域
5.儿童保健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等时期保健。 6.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状况 (2)家庭因素 (3)营养
(4)体育锻炼
(5)生活作息方式
7.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1)营养不良 (2)心理健康问题 (3)意外伤害
(4)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一、社会病概述
(一)社会病的特点
1. 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
2. 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 3. 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4. 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
的社会文化等。
5. 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二、自杀
(一)自杀的分类
1. 自杀死亡: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该行动直接导致了死亡的结局
2. 自杀未遂: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但该行动没有直接导致死亡的结局
3. 自杀准备:做了自杀行动的准备,但没有采取导致伤害生命的行动
4. 自杀计划: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计划,但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的准备,更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
5. 自杀意念: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的伤害自己的行动
三。道路交通伤害是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
一、慢性病概述
1. 慢性病的概念
(1)1987年,美国慢性病委员会提出,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的疾病可视为慢性病:①患病时间是长期的;②病后常留下功能障碍;③疾病的原因常可引起不可逆的病理变化;④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的医疗处置;⑤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的康复训练。
(2)在我国,符合上述慢性病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①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②恶性肿瘤,如胃癌;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⑤心理异常和精神病,如抑郁症;⑥慢性肝、肾疾病,如肝硬化;⑦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不可逆性损害
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主要手段: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
采取双向策略(全人群策略,高危策略) 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核心:早诊断
3.三级预防:对症治疗,康复治疗
慢性病保健
三、慢性病的筛查
1.筛查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运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在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 2.筛查的分类-按照筛查的范围
(1)整群筛查:当疾病的患病率很高时,需要开展普遍筛查,对象是相关的整个人群 (2)选择性筛查:将工作重点集中在高危人群
四、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 (一)慢性病病人服务的内容 1.支持或解释 2.告诫或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