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光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7:07: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基岩出露。

1.4.1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场区的各岩土层工程性质分述如下:

第1层湿陷性粉土:褐黄色,含云母和钙质条纹或网纹,上部含植物根系,偶含碎石,稍湿,稍密,无摇震反应,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标贯击数平均值N=12.56.该层土为非自重湿陷性土,不易作为风电场变电站各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第2-1层全风化紫苏斜长麻粒岩:棕红色或黄褐色,密实,稍湿,含全风化斜长石、云母、紫苏辉石及强风化碎石块和粘土块,钻进较易,回水正常,岩心取样率80%。该层可以作为风电场变电站各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第2-2层强风化紫苏斜长麻粒岩:黄褐色,较硬,岩体较破碎,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道,含紫苏辉石和斜长石。该层可以作为风电场变电站各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1.4.2场地地下水

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不会对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产生影响。 1.4.3腐蚀性评价

该场地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该场地

地基土对钢结构无腐蚀性,该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1.4.4地震效应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为第一组。判别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场地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4.工艺系统的设置

本期工程采用多支路上网的“积木式”技术方案,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若干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0.13kv至35kV升压并入电网的方案。

系统按照 10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进行设计,每个单元采用 2台 500KW并网逆变器的方案。每个发电单元设一台箱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采用不小于1000kVA变压器就地升压至35KV。光伏组件阵列、汇流箱、直流配电柜、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及升压变压器以单元为单位就地布置,经35kV电缆接汇集至 35kV配电室。

本项目选用功率为230Wp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共计43600块,全站太阳能电池组件总容量为 10.028MWp。

第二章 主要工程量

1.建筑工程量

站区内太阳能电池支架基础、逆变器、变压器、配电箱柜等电气设备基础、电缆沟、道路及输电线路等。 2.安装工程量

站区内太阳能电池支架安装、逆变器、控制器、变压器、配电箱柜等电气设备安装、电

缆敷设、阻燃封堵、防雷接地、安防监控以及整个系统的调试和并网发电。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1.布置依据

1.1 山西新荣光伏电站EPC总承包招标文件。

1.2 原电力工业部《火力发电厂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1.3 同类型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经验和施工总结。 1.4 山西新荣光伏电站厂内特点。 2.布置原则 2.1 布置原则

针对本工程特点,施工总平面布置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施工场地临建设施的布置以项目标准化管理为目标,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及业主统一规划,以布置紧凑合理、符合工艺流程、方便施工、保证运输方便、尽量减少二次搬运为原则;充分考虑各阶段的施工过程,做到前后照应,左右兼顾,封闭管理,以达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目的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合理组织交通运输,提高施工质量,满足有关规程对安全消防、环保等要求。

总平面布置做到分区明确,规划合理,避免和减少各单位、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 机械配置及力能供应充分考虑其负荷能力,合理确定其服务范围,做到既满足施工生产所需,又不产生力能及机械的浪费。 2.2布置规划

2.2.1 针对厂内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交通运输,使施工各个阶段能做到交通方便,运输畅通,设备材料的堆放场地,应考虑运输途径合理,避免反向运输和二次搬运。

2.2.2 按施工职能分片划分,尽量减少施工交叉作业,合理使用施工场地。

2.2.3 施工用水及排水:由于现场没有水源,施工用水需从场区外运入施工现场储存于积水箱中。施工前期可设置排水明沟,排至厂区雨水管网,后期可利用厂区永久排水系统。

2.2.4 施工用电根据现场的施工机械和场地布置进行设置。

2.2.5 施工用氧、乙炔供应采用瓶装集中供气和分散供气相结合的办法。 3. 布置方案 3.1 加工场地布置

利用站区周围空地进行最大化合理布置,布置区域函盖土建木工场、钢筋加工场和周转材料、混凝土搅拌场地和设备堆放场地、库房及现场办公场地等。安装和土建整体生产性施工临时建筑及施工场地,预计35000m。

3.1.1 利用业主提供的现场场地搭建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

3.1.2 设备存放场地根据业主统一规划。利用相对闲置空地,进行计划布置,并确保布置区域通道合理、畅通,同时应考虑运输途径合理,避免反向运输和二次搬运。将量大、体积大、重量大的设备和材料存置于现场设备库房,以便现场随时调拔出库使用;工具类、精密类、生活类、用量少周期短的材料存置于生活区库房。

2

3.2 交通运输组织

3.2.1 在施工区域内,结合永久性道路的建设同时合理安排施工通道,施工道路采用渣石路面;施工期间保持路面畅通、平整、清洁并做日常维护,以满足设备和材料的运输。

3.2.2 现场临时道路必须尊重和服从业主的总体规划与安排,并在得到业主的批准后才可以延伸、扩支。

3.2.3 起重机械在作业时所需的路径辅设,应充分尊重现场总体布署,并按等级要求设计,超等级铺设。

3.2.4 材料库、加工场、设备堆放场的道路,原则划为一侧进、另一侧出,并在场内用石子铺设4m的道路,路面荷载要满足20T拖板车行驶的需求。 3.3 施工管线平面布置 3.3.1 现场施工用水

3.3.1.1 由拉水车拉水供给。 3.3.2 现场施工用电

3.3.2.1 现场施工用电380V电源应满足200KW负荷使用(见电动机械一览表),施工电源根据施工现场的用电需求,设3-4台30KW柴油发动,再由各发电机引出线至总配电箱接引到相应施工区的二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根据用电容量大小选用满足要求的漏电空气开关。

3.3.2.2 现场施工照明临电220V电源应满足30KW负荷使用。

3.3.2.3 本施工临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工作零、保护零分别使用;从三级电箱分支电路,应当配电合理、互不干扰,必要时配置滤波装置消除谐波,以防止因电气故障影响施工并确保其他用电负荷的安全。 3.4 施工机械平面布置 3.4.1 机械布置原则

以最大限度满足施工,最小限度地减少同其它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影响,“要点突出、重点布置、撤布快捷、使用方便”为原则,遵循尽量消除现场通道的压堵,充分利用布置点区域附近相对空闲场地,进行覆盖、保护式布置,确保其最大限度、最长时间的畅通。

本布置方案为以后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方案,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应服从本方案的要求。

3.4.2 安装施工机械

3.4.2. 1 较大型设备的运输和吊装采用25吨汽车吊和20吨的平板车完成。 3.4.2. 2 太阳能电池板和支架运输由5吨货车运到作业现场,再用叉车运到作业面,以提高工效 。

3.4.2. 3 支架的安装采用手动扳手和电动扳手相结合,可提高工效。 3.4.3 土建施工机械

3.4.3.1 现场施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自拌送到作业现场施工作业面。 3.5 现场通信布置

3.5.1 现场的施工区域各办公室的通讯采取有线电话或手机联系。 3.5.2 现场的调度、调试可采用无线对讲机联系。 3.6 消防设施

3.6.1 施工现场在做防腐施工时,在施工地点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3.6.2各个工具房内设置各种规格、型号的灭火器。 3.7 文明施工及环保

3.7.1 根据现场情况,尽量使施工区域封闭起来,便于施工材料及设备的运输,施工人员不得在其他区域随意走动,违反生产管理制度。

3.7.2 经过施工区域的道路严禁堆放设备、材料或将道路作为加工配制场地,要保护好 路面,必要时铺设铁板进行保护。 3.8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见附图。 4.施工力能供应 4.1 供水

供水由厂外用拉水车送到各施工点积水箱。

施工前期可设置排水明沟,排至厂区雨水沟,后期可利用区永久排水系统。 4.2 施工用电方案

本工程施工临时施工用电电源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需求设置3-4台30KW柴油发动机供电。

根据本工程作业面的跨度,拟从各临时用电总配电箱引出几路电缆分别到土建施工的几个区域的一级配电箱,以满足各区域施工生产用电需求。

本工程的土建、安装施工用电负荷比较分散 ,总容量约为200KVA,施工电源低压出线采用三相五线制,整个电源布置按三级电源配置考虑,各用电点装设标准施工电源箱,电源箱与发动机及电源箱之间用电缆连接。为便于现场小型用电设备的使用,各施工单位应配备具有便携、安全、灵活等特点的移动式电源箱。移动式电箱内除安装一台小型漏电断路器外,大量使用了安全性能良好的插座。施工电源电缆的敷设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室外敷设的电缆主要采用直埋形式,直埋深度必须大于0.8米,过道处应加装保护管,地面应设置明显电缆标志牌。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施工,即完全按正式工程施工,符合规程规定。 4.3 施工用氧、乙炔供应方案

使用乙炔气作为切割气体,施工用氩气、氧气、乙炔等气体由当地特种气体厂家供应,采用瓶装运输。用气区域采用散瓶供气,使用钢栅围护。回火防止装置设在每个乙炔气气阀的出口前。

在物资供应处分别设集中氧气、乙炔瓶存放区,由物资供应处负责氧气、乙炔气采购、保存与发放。 5.施工总平面管理

5.1 施工总平面由业主和项目部统一管理。

5.2 施工总平面管理应达到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力求做到场地紧凑合理、符合流程、方便施工、减少二次搬运、节约用地,防火、防爆、排水、消防及工业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标准的要求。

5.3 施工平面布置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划分责任区,各区域内设备材料堆放整齐并在明显位置设置标示。检修组合场地有栏杆围护,设专人对文明施工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搜索更多关于: 光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的文档
光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h4q87xsxy3sk4u09qt56trx01723y00ex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