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棉光中学公开课教案 主讲 老师 庄惠吟 班级 高一(2) 课 型 讲读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科目 语文 课 题
《晏子治东阿》 公开课 时间
2019年5月30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诵读领悟,借助课本注释,翻译课文,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宴子的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 重点
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简介作者刘向。
2.提问并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考考学生对晏子了解多少。猜一猜:“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这个人是谁? 3.简介晏子。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
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 晏婴是很独特的一个。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
数”、“属”、“赂”、“曾”、“敛”、“内”、“乞骸”、“辟”、“强”等字的读音。
三、重点字词解释并翻译。 1、先由学生借助注释进行口头翻译 2、解释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与虚词 第一小节翻译示例: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后,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施加严厉的责罚”。
四、研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
晏子论道——景公下席而谢之 晏 前 –好 被责备 子 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