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请辞 –景公道歉 留用晏子 东 阿 后—差 受恭迎
2、人物形象分析: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3、手法: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 五、问题探究
1、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其治政有什么不同? 2、晏子原来治理东阿时“民无饥者”,齐景公却要治他的罪;后来“饥者过半”,景公“反迎而贺”。为什么?
3、齐景公听到“仓库少内······饥者过半”,竟然不像上次那样发怒,反而下席而谢?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问题1:第一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政绩:民无饥者
第二次:属托行,货赂至,入于权家 政绩:饥者过半,仓库少内
问题2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齐景公的不明;
二是言路不通;三是官吏的昏聩。 明确:权臣蒙蔽,不知真相 明确问题3
(1)认知真相,罪在自己
(2)在政权与权臣的选择上,齐景公选择了国家政权,肯定了晏子第一次治政让利于民的做法,从侧面证明了齐景公是贤明之君。 六、主旨归纳
文章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炼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七、拓展思考
1、晏子默认错误并请求二治东阿,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清白吗?“乱治”东阿三年,你认为值不值得?
明确:(1)晏子的目的:用事实说话,明用人之道。(治理东阿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治理国家。晏子以小喻大,给君主以震撼性的教育。)
2、晏子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学习?(智慧,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敢担当,爱国,敬业) 八、课堂练习 九、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2、写一篇评价晏子的小作文。(500字左右)
注:本教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送教导处存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