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故事二:新刷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八个大宇:“不准在墙壁上乱写。”咳,那这八个字又是什么呢?
(4)理解成语含义:这些人和楚国人一样说话前后不一致,这就是“自相矛盾”呀。 3.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刚才是怎样感悟出人物特点的呢?(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悟出来的)对,出示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特点。那我们又是怎样理解出成语的意思呢?(联系生活实际)对,出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1. 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学习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 (1)小组内自读课文,然后根据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预设一:我从南郭先生吹竽时的动作:“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按着竽眼”体会出他这个人很会装模作样。
我从南郭先生“装出会吹的样子”体会出他很会装。
我从“逃走了”“不要??而要??”体会到南郭先生装不下去了。
组长总结人物特点:从南郭先生的动作、神态中,我们体会到南郭先生的特点是不懂装懂,装腔作势。
预设二:在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比如:大家齐背课文时,有的同学不会背也张着嘴不出声,装出会背的样子。还有买苹果的人,把坏的苹果放进好的苹果中一起卖。
组长总结成语意思:像南郭先生一样不懂装懂,或者把坏东西混进好东西中,都是滥竽充数。
(3)有感情朗读。同学们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感悟出人物特点,又理解了成语意思,能不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呢?练读后,指名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深化学习方法
两则故事都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楚国人先得意后丧气的形象,南郭先生先装模作样,后狼狈逃窜的形象。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呢?(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是怎样理解出成语的意思呢?(联系生活实际。)
(五)语言积累,口头表达
1.根据提示,对《滥竽充数》进行创编,自我挑战。 提示:①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②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③参考题目:《下岗后的南郭先生》《南郭先生“失业”记》。
2.总结:这节课,我们收获得可真不少,通过品言行,体会人物形象,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语意思。以后再读《成语故事》书,你就用上这些方法,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六、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楚国人 说话前后不一致 南郭先生 装模作样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
(市中区实验小学 董建清)
第4课时 方法实践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并尝试背诵。
2.运用“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画龙点睛》。
3.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来描写身边的同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品读人物言行,体会其形象,感受故事的寓意。
2.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生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来描写身边的同学。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并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预习《画龙点睛》,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并摘抄下来。
2.积累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优美词句,为描写身边同学做好铺垫。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回顾学法,引导学习
1.通过学习前两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是:通过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语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画龙点睛》。
(1)自由朗读。
(2)小组讨论后汇报。 预设一:体会人物特点。
我从“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体会出张僧繇的画技很高超。
我从张僧繇的话“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也能体会出他胸有成竹,画技高超。 我从他的动作“只好提起笔、轻轻一点”体会到他画技高超,轻轻一点就能让龙活起来。
我从游客们的神态“先是惋惜,最后惊叹不已”反衬出张僧瑶的画技的确高超。 预设二:理解成意思。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就像写作文时,有时换一个好词就会让一段话都活起来,变得生动、精彩。
教师补充:在本单元的第9课《推敲》中,诗人贾岛把“推”字换成“敲”字,诗的意境就立刻美了。这就是点睛之笔,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运用点睛之笔,让文章更生动,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3)小组长总结:我们通过抓住张僧繇的语言、动作描写,还有游客的不同神态,体会出张僧繇的人物特点是画技高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画龙点睛”的意思是:比喻写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会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有感情朗读。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口气来读这则故事?(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再到惊叹的语气。)自由练读,指名读。 环节二、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二)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1.指导背诵《画龙点睛》。
(1)启发激趣: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背诵的速度特别快,你一定有小绝招吧,能教教我们大家吗?
(2)学生说自己的办法。(我每篇文章读七遍就会背了。我喜欢找关键词,根据关键词背诵就很快。串糖葫芦法:先一句一句背,然后再串起来背??)
(3)选择合适的方法练习背诵。同学们的小绝招真多,那我们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吧。
(4)检查背诵。
(5)总结:找到方法的确让我们大家的背诵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在以后的背诵中要运用这些好方法呀。
2.小练笔: 学过了这三个成语故事,我们了解了通过品读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写写你身边的同学吗?可以写一个片段,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生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8 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张僧繇 画技高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