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辅导员技能大赛基础知识复习题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3:14: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立足校园、走向社会。 (2)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延伸 (3)学生社团是社会交流的学校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创新品质和开放精神的有效模式。

2、学生社团的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巩固并拓宽学生的知识 第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 一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学生社团未来发展的趋势:品牌化 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品牌是社团的灵魂,品牌社团不但能在校园中造成良好的活动氛围,更是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三、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指导、服务、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职责。 1、把握发展方向

(1)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2)强化实践,鼓励创新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4)育人作用,着重加强 2、健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1)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 (2)合理、可行的评优方法 (3)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

3、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 社会实践

高校三项基本任务: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

第一节 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 2、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社会实践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4、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社会实践是重要作用

E、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F、社会实践有益于课堂教育的完善与提高

G、社会实践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H、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一、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1、实践教学 (1)理论宣讲 (2)专业实习

2、学生军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学生军训重在加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3、社会调查

4、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5、社会服务(核心是“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6、科技发明 7、学习参观

及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第三节 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与组织实施

一、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 1、基地化 2、实体化 3、项目化 4、社会化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的关键在于确立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实际的可操作性。社会实践的组织成功取决于多个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1、组建团队

2、组织形式(分散活动和集体组织) 三种组织形式: 第一,重点团队 第二,就近就便 第三,点面结合

3、进程安排(实践的时间、地点、人员、活动内容的摘要、指导老师等) 4、安全措施 5、宣传方案

三、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 六个相互关联的步骤: 1、项目申报阶段 2、筹备布署阶段 3、调查选点阶段 4、组队动员阶段 5、项目实施阶段 6、总结表彰阶段

第四节 社会实践的评价与考核

一、社会实践报告的指导提升 1、社会实践报告的类型

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来划分,分为

(1)综合性社会实践报告(2)专题性社会实践报告 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划分,分为

(1)应用性社会实践报告(2)学术性社会实践报告 2、社会实践报告的结构 其基本结构是由报告的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个部分组成,有的还有附录等。 3、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一般程序 主要在于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 (1)确定主题 (2)选择材料 (3)拟定提纲 (4)撰写报告

二、社会实践的考核标准 1、选题是否具有独创性

2、是否按照项目申请书完成了所有计划 3、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4、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5、是否有长期化、基地化前景

6、能否培养学生素质,为课堂学习提供有益补充

第六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评定 1、心理问题的概念与类别

心理问题,有时也称为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或环境的影响,在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以及所伴随的异常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 根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心理问题可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两类。

2、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评定与鉴别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判断: (1)思维是否符合逻辑

(2)行为反应是否与外界刺激相称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突然发生较大变化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坎布斯认为一个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至少有四种物质:(1)积极的自我概念

(2)能恰当的认同别人 (3)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4)能对自己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有较清楚的认识,不会迷惑或彷徨。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 能正确认识自我 ②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③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④ 具有顽强的意志 ⑤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⑥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二、大学生主要心理及其表现 1、生活适应问题 2、学习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5、性格与情绪问题 6、神经症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心理、社会与环境因素造成的 1、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个体原因 2、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学校原因 3、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4、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原因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原则:以发展性辅导为主,以障碍性咨询为辅

一、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1、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的作用:

(1)能够科学有效地将大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控制和帮助,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地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其中对入学新生的评定及筛查工作,效果尤其明显。

(2)通过大规模的心理普查,能够科学地确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类型,对制定工作计划提供支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实际上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4)通过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可以建立完整的心理素质档案,为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开展心理咨询和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安排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开设全校性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选修课;开设心理健康与指导方面的必修课。)

2、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工作坊 3、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和宣传周活动

4、构建学生、学生工作干部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三级工作机制 三、开展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2015年辅导员技能大赛基础知识复习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h8307owop0vngl59ep4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