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题
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订《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
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
譬如记叙战争,它往往根据战争的性质、情形、结果和作者的看法,
分别选用“伐”、“侵”、“袭”、“取”、“克”、“灭”、“歼
”等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即所谓“以一字为褒贬”。这种以一字为褒
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
“春秋笔法”。
2.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
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
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
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
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
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
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
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3.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
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
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
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
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
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
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
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
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
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
烂与辉煌。
4.清峻通脱:清峻通脱是曹操散文的特点所谓清峻就是简约严明所谓
通脱就是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苏海韩潮: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迈风格故以海潮为喻。
谓文章波澜壮阔纵横自如。
6.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指欧阳修散文中那种别具一格的回旋跌宕的
韵味,形成的感慨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特色。 7.古文:唐宋古文运动中广泛流行的“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
讲究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近乎先秦两汉广泛运用的
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然的散体文章。“古文”这一概念
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
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
8.四六文: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
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
撰写。
9.文以明道: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韩愈的“明道”具有政治上
复兴儒学、重振王纲、反对分裂的重要内容,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从文学改革的角度来说,“文以明道”就是要批判骈文的内容
空洞,言之无物,写作有为、有用之文,而不作徒有华丽形式而没有
实际价值的浮文、空文。有文而无道,文章失去存在的意义;有道而
无文,道则无法运行而远播。也就是说,思想内容和形式必须结合,
而思想内容则是文章之本。
10.不平则鸣:“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著名的《送孟东
野序》。此文开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人
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
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继承而且发展了司马迁“发
愤著书”(《报任安书》)的观点,认为诗文是“不平则鸣”的产物
,把“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郁愤结合起来,指出了古文与现
实的关系,揭示了散文发愤抒情的独特作用。
11.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北宋作家苏轼在文学风格上的文学主张。
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
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12.义法:方苞在散文创作中探索为文之道,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
作理论,其核心就是“义法”。“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
有序”。以义为经,以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用当今语言诠释,
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为桐城派散文理论
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简答题
1.先秦散文的“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答:深于比兴就是擅长引用比喻比兴深于取象的意思应该是擅长运用
寓言。
2.《春秋》记事的特点。 答:①《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quot春秋笔法quot
。 ②《春秋》叙事quot简而有法quot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刻画冯谖形象的?
答:主要通过行为弹铗歌唱等、语言具体对话和事件薛地收债、帮助
孟尝君恢复相位、在薛地建立宗庙巩固孟尝君地位等。表现出了冯谖
善于观察、有谋略的智慧形象。
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鲁莽冉有、公
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皙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
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6.贾谊、晁错散文的异同。
答: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
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
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
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7.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答:所谓“史家之绝唱”。首先这是集先秦、汉初之大成的文史著作
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它记事博大精深全面
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
史发展状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其次《史记》结构之严密体
制之完整也可以说是空前的。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的通史体例给后世
史家树立了法则。再次是《史记》表现出的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这一点不仅是空前的而且至少在阶级社会里也是绝后的。 8.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答:北宋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它
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
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唐代古文运动就
不是这样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