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5:07: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10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略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s~5s,置于(20±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 深度。记录贯入阻力,精确至10N,记录测量时间,精确至1min。贯入阻力按式(8)计算,精确到0.1MPa。

P

R= ??????????????(8)

A

式中:

R——贯入阻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P——贯入深度达25mm 时所需的净压力,单位为牛顿(N);

A——贯入阻力仪试针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 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贯入阻力值达28 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始计算凝结时间。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凝结时间以min表示,并修约到5min。 6.6 硬化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6.6.1 抗压强度比测定

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式(9)计算,精确到1%。

?t

R?= ×100??????????????(9)

?c

式中:

R?——抗压强度比,%;

?t——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c——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T50081进行试验和计算。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15s~20s。试件预养温度为(20±3)℃。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6.6.2 收缩率比测定

收缩率比以28d龄期时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的比值表示,按(10)式计算:

εt

Rε= ×100??????????????(10)

εc

式中:

Rε——收缩率比,%;

εt——受检混凝土的收缩率,%; εc——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受检混凝土及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按GBJ 82测定和计算。试件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20)s。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收缩率比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精确1%。

6.6.3 相对耐久性试验

按GBJ 82进行,试件采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s~20s,标准养护28d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快冻法)。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是否不小于80%来评定外加剂的质量。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相对动弹性模量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6.7 匀质性试验方法 6.7.1 氯离子含量测定

氯离子含量按GB/T 8077进行测定,或按本标准附录B的方法测定,仲裁时采用附录B的方法。 6.7.2 含固量、总碱量、含水率、密度、细度、pH值、硫酸钠含量的测定按GB/T 8077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取样及批号 7.1.1 点样和混合样

点样是在一次生产产品时所取得的一个试样。混合样是三个或更多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而取得的试样。

7.1.2 批号

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和生产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编号。掺量大于1%(含1%)同品种的外加剂每一批号为100t,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一批号为50t。不足100t或50t的也应按一个批量计,同一批号的产品必须混合均匀。 7.1.3 取样数量

每一批号取样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量。 7.2 试样及留样

每一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表1和表2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 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7.3 检验分类 7.3.1 出厂检验

每批号外加剂的出厂检验项目,根据其品种不同按表4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

表4 外加剂测定项目

7.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5章全部性能指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一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外加剂品种 高性能减水剂 测定 项目 早强型 HPWR-A 含固量 HPWR 标准型HPWR-S 缓凝剂HPWR-R 标准型HWR-S HWR 缓凝型HWR-R 早强型 WR-A WR 标准型WR-S 缓凝型WR-R 高效减水剂 普通减水剂 引气减水剂AEWR 泵送早强剂 剂 PA Ac 剂 Re AE 液体外加剂 必测 粉状外加剂 含水率 必测 液体外加剂 密度 必测 粉状外加剂 细度 pH值 氯离子 含量 硫酸钠含量 总碱量 必测 凝剂 备注 缓引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3个月 至少一次 每3个月 至少一次 每年 至少一次 √ √ √ √ √ √ √ √ √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 7.4 判定规则

7.4.1 出厂检验判定

型式检验报告在有效期内,且出厂检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可判定为该批产品检验合格。 7.4.2 型式检验判定

产品经检验,匀质性检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各种类型外加剂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中,高性能减水剂及泵送剂的减水率和坍落度的经时变化量,其他减水剂的减水率、缓凝型外加剂的凝结时间差、引气型外加剂的含气量及其经时变化量、硬化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符合表1的要求,则判定该批号外加剂合格。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则判该批号外加剂不合格。其余项目可作为参考指标。 7.5 复验

复验以封存样进行。如使用单位要求现场取样,应事先在供货合同中规定,并在生产和使用单位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于现场取混合样,复验按照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8 产品说明书、包装、贮存及退货 8.1 产品说明书

产品出厂时应提供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生产厂名称; b)产品名称及类型;

c)产品性能特点、主要成分及技术指标; d)适用范围; e)推荐掺量;

f)贮存条件及有效期,有效期从生产日期算起,企业根据产品性能自行规定; g)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提示等。 8.2 包装

粉状外加剂可采用有塑料袋衬里的编织袋包装;液体外加剂可采用塑料桶、金属桶包装。包装净质量误差不超过1%。液体外加剂也可采用槽车散装。

所有包装容器上均应在明显位置注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及类型、代号、执行标准、商标、净质量或体积、生产厂名及有效期限。生产日期和产品批号应在产品合格证上予以说明。 8.3 产品出厂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出厂: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不全、包装不符、质量不足、产品受潮变质,以及超过有效期限。产品匀质性指标的控制值应在相关的技术资料中明示。

生产厂随货提供技术文件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及型号、出厂日期、特性及主要成分、适用范围及 推荐掺量、外加剂总碱量、氯离子含量、安全防护提示、储存条件及有效期等。 外加剂的应用及有关事项参见附录C。 8.4 贮存

外加剂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的场所妥善保管,以易于识别,便于检查和提货为原则。搬运时应 轻拿轻放,防止破损,运输时避免受潮。 8.5 退货

使用单位在规定的存放条件和有效期限内,经复验发现外加剂性能与本标准不符时,则应予以退回或更换。

净质量和体积误差超过1%时,可以要求退货或补足。粉状的外加剂可取50包,液体的外加剂可取30桶(其他包装形式由双方协商),称量取平均值计算。

凡无出厂文件或出厂技术文件不全,以及发现实物质量与出厂技术文件不符合,可退货。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

基准水泥是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专用水泥,是由符合下列品质指标的硅酸盐水泥熟料与二水石膏共同粉磨而成的42.5强度等级的P.Ⅰ型硅酸盐水泥。基准水泥必须由经中国建材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确认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供给。

A.1 品质指标(除满足42.5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外) A.1.1 熟料中铝酸三钙(C3A)含量6%~8%。 A.1.2 熟料中硅酸三钙(C3S)含量55%~60%。

A.1.3 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不得超过1.2%。 A.1.4 水泥中碱(Na2O+0.658k2O)含量不得超过1.0%。 A.1.5 水泥比表面积(350±10)m2/kg。 A.2 试验方法

A.2.1 游离氧化钙、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按GB/T176进行。 A.2.2 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按GB/T8074进行。

A.2.3 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由熟料中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含量,按下式计算得:

C3S=3.80·SiO2(3KH-2) ??????????????????(A.1) C3A=2.65·(Al2O3-0.64 Fe2O3) ???????????????(A.2)

CaO-fCaO-1.65 Al2O3-0.35 Fe2O3

KH= ×100???(A.3)

2.80SiO2

式中:C3S、C3A、SiO2、Al2O3、Fe2O3 和fCaO分别表示该成分在熟料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数值以% 表示;KH表示石灰饱和系数。 A.3 验收规则

A.3.1 基准水泥出厂15t为一批号。每一批号应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分别测定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均须符合规定。

A.3.2 凡不符合本技术条件A.1中任何一项规定时,均不得出厂。 A.4 包装及贮运

采用结实牢固和密封良好的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25±0.5)kg,桶中须有合格证,注明生产日期、批号。有效储存期为自生产之日起半年。

搜索更多关于: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范 的文档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hdpq2pel747hq610eft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