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则必须另作专门试验论证。
(B)粗骨料必须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DJ207-82》规范规定。粗骨料的粒径为二级配可由5~20、20~40MM,最大粒径为40MM组成。粗骨料招标文件已明确为卵石。若粗骨料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必须另作专门试验论证。
(C)骨料和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分别按以下规定进行: a、在筛分场检查砂和卵石的含水量、砂的细度模数等。 b、在拌和场检查砂和卵石的含水量、砂的细度模数以及骨料的含泥量、超逊径。砂和卵石的含水率变化每班检查二次,分别控制在±0.5%之内和±0.2%之内。在气温变化较大或雨水后骨料贮料条件突变等情况下,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砂子细度模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此外,每季度对骨料进行一次全分析检查。
c、在混凝土拌和物每班至少进行三次检查各种原料配合量的试验。
F、原材料的贮存
(A)水泥的运输、保管使用,须符合下列要求: a、品种、强度等级不得混杂。 b、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受潮。
c、专设足够数量和容积的仓库存放。仓库要设臵在干燥地点,并要有排水通风措施。
d、堆放水泥须设防潮层,距地面至少0.3m,距边墙至少0.2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e、袋装水泥到货后,须标明品种、强度等级、厂家、出厂日期。 f、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注意环境保护。
(B)外加剂的贮存必须避免污染、蒸发或损耗,溶液状外加剂必
26
须提供专门设施使之搅拌均匀。
(C)骨实的堆存和运输要符合下列要求: a、堆存骨料的场地,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b、不同粒径的骨料必须分别堆存,设臵隔离设施,严禁相互混杂。 c、尽量减少转运次数。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宜大于3m,超过时设臵绶降设备,以减少分离和再次破碎。
d、骨料贮存仓须有足够的容积,使用中要维持一定的堆料厚度。 e、避免泥土混入骨料。
②对砼配合比选定与修正的质量控制
A、不同结构部位混凝土所采用的不同强度等级及其技术要求必须按设计规定执行,通过试验确定各种不同要求的配合比,按规定时间提交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发包方审批后可采用。
B、水灰比是一项影响到砼质量的重要参数,必须根据不同结构对砼性能的要求,由试验确定,其最大值不能超过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C、在选择砼配合比时,离差系数及保证率须满足下表要求: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V P(%) C10、C15 0.2 85% C20、C25 0.18 90% C30以上 0.15 95% D、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根据结构部位的性质、含筋率、混凝土运输与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等决定,并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混凝土的坍落度可参照以下规定:
对于水工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标准圆锥坍落度为3~5cm;对于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标准圆锥坍落度为5~7cm;对于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标准圆锥坍落度为7~9cm。
E、在满足上述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各种强度等级在报送选定
27
的各项指标及试验成果的同时,对选定的配合比的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补充试验。补充的项目为:对各级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3、7、14及28天龄期抗压、抗拉、弹模及极限伸值的试验,并将试验成果应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提交监理单位。
③对砼浇筑的质量控制 A、混凝土拌和与运输
(A)施工前,必须结合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检验拌和设备性能,如发现不相适应时,则须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致更换设备。在整个混凝土生产运行过程中,拌和设备必须经常进行检查,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适宜的拌和时间、衡器准确性、机器及叶片的磨损程度等。
(B)必须严格遵守规定,按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计量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入机拌和容量一般不宜超过厂家所做的规定,短期负超荷运行不得大于规定搅拌机容量的10%。水泥、混合材料和骨料以重量计,水与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
(C)称量偏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水泥 水、外加剂溶液 ±1% ±1% 骨料 ±2% (D)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持骨料含水率稳定。砂的含水率控制在6%以内。使用外加剂时,将外加剂溶液均匀地配入拌和水中。
(E)拌和机必须按其铭牌规定转速运行。生产的混凝土必须拌和均匀,拌和程序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F)为检查混凝土拌和均匀性,每班至少抽样两次检查拌和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同时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
28
样不少30kg。测定砂浆容量,其差值不应大于30kg/m。用洗分析法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其差值不应大于10%。
(G)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查,每班在机口进行四次,在仓面进行两次。此外,在取样成型时,同时测定坍落度,其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H)择用加气剂的混凝土,每班至少检查二次含气量,其变化范围控制在±0.5%以内,任何级配混凝土,最大含气量不得大于3%。
(I)本工程主体混凝土浇筑主要采用现场砼输送泵入仓方式。必须保证混凝土泵的连续性,输送管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要防止灌入空气造成管道堵塞。泵送混凝土的料斗内经常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阻塞输送管道。
(J)为确保拌制的砼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由专职试验人员邀请监理代表进行砼见证取样送检。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每一浇筑块内同一强度等级试件的数止须符合下表规定。如果每一浇筑块混凝土方量达不到表中规定,也要取样成型一级试件。
同一强度等级试件数目
混凝土类别 大体积混凝土 非大体积混凝土 8天龄期试件数 每500m3成型试件3个 每100 m3成型试件3个 设计龄期试件数 每1000 m3成型试件3个 每200 m3成型试件3个 注:表中3个试件应取自同一盘混凝土。
(K)大体积混凝土早期应具有一定抗裂能力,每2000 m混凝土至少要做一组抗拉强度试验,试验龄期为28天。
(L)对混凝土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资料,以及混凝土抗压、抗拉试验成果,应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对原始资料的统计方法及其质量评定标准必须按规范执行。
B、砼浇筑及其准备
3
29
(A)在气候条件不适宜,浇筑面没有防护,无法正常进行浇筑作业,不能保证温度时,停止施工。
(B)混凝土结构物的基础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并征得监理单位同意,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岩基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并冲洗干净、排净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岩基应保护和湿润。对于露易风化层和夹层破碎的地基,在监理单位认可开挖完成后,实施浇筑准备前,须采取有效的地基保护措施。
(C)在浇筑混凝土前8h(隐蔽工程12h),通知监理单位有关浇筑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模板、钢筋、灌浆系统、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按施工详图规定执行。必须做好记录。只有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开始浇筑作业。
(D)浇筑方式采用逐层水平上升。混凝土摊铺层厚度应根据选用的震捣器性能决定且不宜大于0.5m。
(E)施工缝的表面采取人工凿毛冲洗,将混凝土表面乳皮层凿除并冲洗干净。砼浇筑前必须将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污染、积垢重新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方可浇筑新混凝土。
(F)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拌制好的混凝土不得重新拌和。凡已变硬而不能保证正常浇筑作业的混凝土必须清除废弃。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连续,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
(G)浇筑混凝土要使用振捣器振捣实到可能的最大密实度。每一位臵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避免振捣过度。振捣器操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1/2,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