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学案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前期词多表现 。 后期词则多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根据诗歌内容总结) 愁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主要通过什么方法展现现愁情的? 提示:
1
缘景明情 研究探讨
1.“春花秋月” 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
2.词中两次提到“月”,月亮这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
3.“朱颜”指什么,“朱颜改”中改变的是什么?词中改变的的意象有哪些?不变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
欣赏名句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艺术手法,表达效果)
明确:
拓展延伸
写愁思的名句。
小结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