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注意灵活选择说法,要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学生,说训练,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必面面俱到。
4、对待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还应引起大家更大的注意。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
三、谈谈小学数学又该如何说课
在整个说课过程中,把握课程标准是准绳,吃透教材是基础,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过程是关键。在本次说课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没有搞清说课与讲课的区别,把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混为一谈;把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没有定位清楚;说课教师用语不够规范及说课稿的书写格式不够明确。那么小学数学又该如何说课呢?
1、说教材——教者阐述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把握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教者只有深刻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才能制定出比较好的教案,为改进教学提供前提条件。要努力做到:①向听众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②提出具体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③分析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征及重点、难点;④
分析学生的状况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设计。
2、说教法、学法——教者叙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由于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等不同特征,所以学会根据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教学设施和条件以及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多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标。要注意说明:①说出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设计的符合新课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学方法;②说出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③说出怎样指导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等。
3、说教学程序说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安排。教学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说课中的程序,并不是像教案中那样只详细说明教学的具体过程,而是说出对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安排的理论依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从而使备课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说程序是教师对通常备课过程的科学化和理论化的升华,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说教学程序的基本要求是:①运用浓缩的语言,不必照“案”宣科,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压缩篇幅;②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结构和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方法、新授讲授、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③说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及课堂练习和练习意图;④预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或者为教后的教学效果的呈
现及教学反思。
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把握新课程理念,说“准”了教材。
说“准”教材,对于任何一节课,定准教学目的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一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如:常德菊所说的《找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使学生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历逐步优化。通过先欣赏《属相歌》,完成练习,再进行“抓老虎”的游戏,让学生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在说课比赛中,潘燕、曹明慧、刘玉棉、张菊、王艳、胡永清、王玉国、徐敏等12位教师对教材地把握是比较好的。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说“清”了教学流程。
“说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说清楚理论根据,即不仅要说出怎样教,更要说出这样教的理由。因此,说课者设计的每一步教学程序都应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如:张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创设生活中分桃子的游戏,巧妙引出课题。在认识1/2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把握“说”的节奏,使“说课”整体流畅。
注重“说课”环节的自然过渡。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过渡自然的老师有:潘燕的“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李瑛的“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徐敏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还有曹明慧、刘玉棉、张菊、胡长清、王玉国,他们做的都比较好,衔接比较自然。
“说课”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把握说课的节奏。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有怎样安排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如:胡永清在《长方形的周长》的说课中,在拓展延伸、强化理解时,通过直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过渡到“想一想,太山庙小学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小明沿篮球场跑一圈,他跑了多少米?”,到最后设计开放性活动用16根小棒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王艳通过基本练习、判断与辨析、能力提速、智慧冲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与认识。特别值得提倡的是:潘燕为了检验学生对秒的认识,设计比比谁的眼睛亮;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写数学日记,纪录学生的感受与体会,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加深了对秒的认识,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产生亲近感。
4、“说课”说得自信,展现了个人的教学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