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B.二氧化硫不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光化学烟雾是由SO2引起的环境污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发生水解 B.淀粉和蛋白质遇碘均变为蓝色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可电解MgCl2溶液制备Mg D.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3.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8O B.Na2S的电子式:
10 C.乙酸的球棍模型:
D. 次氯酸的电子式: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CaCO3
B.稀硫酸 C.液氨 D.NO2
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Ba(OH)2
B.CH3CHO
C.Na2O2 D.NH4Cl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钠与乙醇反应时增大乙醇的用量
B.实验室制CO2气体时,将大理石块改为大理石粉 C.溴水与KI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铝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B.二氧化硅溶于水生成硅酸
C.NaOH溶液不能存放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二氧化硅是一种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的氧化物 8.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D.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Cu + 2Fe B.钠和冷水反应:Na +2H2O = Na+ +OH-+ H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SO4+Ba=BaSO4↓ 10.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D2O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0.1NA B.1 L 0.1 mol·L﹣1氨水中,所含NH4+的个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5.6 L CH3Cl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NA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转移9NA个电子 11. 下列微粒在所给条件下,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透明溶液中:SCN、NO3、Na、Fe B.遇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Cl2、Mg、I、SO4
-
2+
-
2-
-
-
+
3+2-
2+3+
2+
2+
C.与铝反应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HCO3、K、Cl、CH3COO D.酸性溶液中:Fe、Al、SO4、NH4
12.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 C.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13. 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Ca(OH)2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最终溶液中有
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
D.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2-
2+
3+
2-
+
+--
14. 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苯 烯
15. 已知2H2(g)+CO(g)
CH3OH(g)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甲烷
C.乙烷
D.乙
A.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加热就可发生
B.相同条件下,2 mol H2的能量或1 mol CO的能量一定高于1 mol CH3OH的能量
C.相同条件下,反应物2 mol H2和1 mol CO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1 mol CH3OH的总能量 D.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与CH3OH的浓度一定相等 16. 下列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油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 B.轻质油常压蒸馏的主要产品为汽油、煤油和柴油
C.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17.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C.该反应NH3被还原
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18. 若1mol某烷烃燃烧后,测得产物中含有m mol CO2和n mol CO,则该烷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为( ) A.m+n
B.2(m+n) D.2(n+m+1)
C.m﹣n+2
19. 下图中,R、W、X、Y、Z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种元素中,只有Z为金属元素
B.W位于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 C.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 D.X、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Z
20. C2H5OH、CH4、C3H8、C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366.8kJ、890.3kJ、
2219.9kJ、393.5kJ。相同质量的这四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C2H5OH
B.CH4 C.C3H8 D.C
21. 满足分子式为C5H11Cl的有机物共有( )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22. 电动汽车以锂电池提供动力,锂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研究的前沿科技。某锂电池的电池反应为:xLi+Li3
Li3Ni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充电
A.该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互为可逆反应
-x
NinO6
放电
B.放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e=Li C.放电过程中,Li+向电池的负极移动
D.该电池可以采用醋酸、乙醇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23. 24 mL浓度为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
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D.+5
B.+3
C.+4
-1
-1
-+
24.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关于分枝酸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且原理相同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 (8分)在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离子:H、K、Ba、SO4、I、CO3。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
验:
① 用pH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
② 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③ 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 (1)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6. (12分)A、B、C、D、E为短周期元素,A—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40,B、C同周期,A、D
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试回答: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
(2)将D的单质投入A2C中,反应后得到一种无色溶液。E的单质在该无色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
(3)A、C两元素可组成10电子粒子X,Y与X具有相同的原子种类及数目,且不带电,Y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4)废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A2C2和稀
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E的单质为负极,铂为正极,空气做氧化剂,海水做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正极反应
式为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7. (12分)已知苯与液溴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溴苯。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
取溴苯并证明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已知溴可溶于溴苯中。
--+
+
2+
2-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