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第81—90回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孙权见刘备势不可挡,于是把杀死张飞的范疆、张达捆绑起来,押上囚车,送到蜀军营中,并许诺送还夫人,归还荆州,以求罢兵,刘备不允。危急之中,孙权想到了儒将陆逊。于是连夜筑坛,大会百官,拜陆逊为大都督,掌管东吴诸路人马。
B. 由于天热难耐,刘备军马从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后扎下四十个营寨,接连七百余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映天。刘备每天派入挑战,陆逊只令坚守,不准出迎。刘备焦躁不安。夏天炎热,刘备将营寨移到树林中阴凉之处。
C.蜀军多次挑战,都没有效果,有些懈怠起来。一天夜里,陆逊派兵攻打蜀军,战败。不过这是陆逊试探蜀军的虚实。第二天晚上,陆逊派出军队,火烧蜀军连营。蜀军大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D.陆逊乘胜追击,来到夔门关外。只见江岸边有乱石八九十堆,摆成了一个阵。陆逊进阵观察,却无路可出。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指路才走出来,并告诉他,这是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并告诉他诸葛亮就在附近。陆逊害怕诸葛亮,决定不再追赶,班师回朝。 E. 刘备兵败后,不愿回成都,便在白帝城驻扎下来。不久便气恨交加,一病不起。第二年四月,刘备心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后,刘禅即位。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南方蛮王孟获与建宁太守雍闿等起兵反蜀,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两军交手后,孔明巧用反间计,令南蛮军马自相残杀,不攻自破。蛮王孟获亲自来战,孔明设下伏兵,擒住了孟获。
B.孟获被放回去以后,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孔明派马岱偷渡泸水,有董荼那做内应,一举擒住了孟获。孟获不服又被放回,这次他让弟弟孟优前往蜀军营中偷袭,不料被孔明识破,孟获第三次被擒。
C.孟获被放回后第四次领兵来战,孔明诱敌深入,突发奇兵,第四次擒了孟获。孟获获释后投奔了朵思大王,朵思大王封锁了大路,把蜀军赚人了绝境。蜀军得到了隐者的指示,顺利进军,第五次擒住了孟获。
D.孔明挥师南进,攻下了三江城,用假兽之计又破了木鹿大王的驱兽之法,杀了木鹿大王。孟获与祝融夫人前来诈降,被孔明识破了,第六次擒住了孟获。
E.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把藤甲军全部抓获,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手足情深。当关羽死讯传来,刘备大叫一声,昏绝于地。此时,曹丕已篡汉,刘备考虑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欲起兵伐魏。张飞痛哭,要求挂孝伐吴,刘备想起桃园三结义,遂亲率大军伐吴。
B、刘备为关羽报仇,挥师东进,连连告捷。危机中,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陆逊总督东吴兵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 ,刘备让蜀军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
C、刘备亲自统兵征讨东吴,孙权派诸葛瑾为使,劝说刘备罢兵,被刘备拒绝。面对刘备的兴师问罪,孙权为了得到曹魏的救援,向魏称臣,曹丕便封孙权为吴王,但却坐山观虎斗。 D、《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中,陆逊见蜀兵懈怠,为了试探蜀兵虚实,一天夜里,陆逊派
兵攻打蜀军,战败。第二天晚上,陆逊派出军队,火烧蜀军连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马超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E、《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蜀国派邓芝去吴国求和,孙权命人在殿前立一大鼎,鼎内热油正沸。左右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从宫门直列至殿上。邓芝毫无惧色,向孙权陈说吴蜀修好的有利因素。孙权觉得邓芝说得对,于是派使者和邓芝一起去蜀国。自此,吴蜀双方恢复了友好关系。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刘备决意出兵为关羽报仇,张飞回到营中下令三日内三军挂孝伐吴,帐下末将范疆、张达请求宽限时日,被张飞喝令鞭背五十,二人入夜时分密入张飞帐中,杀了张飞,投奔东吴。 B.孙权见刘备势不可挡,于是把杀死张飞的范疆、张达捆绑起来,押上囚车,送到蜀军营中,并许诺送还夫人,归还荆州,以求罢兵,刘备不允。危急之中,孙权想到了吕蒙。于是连夜筑坛,大会百官,拜吕蒙为大都督,掌管东吴诸路人马。
C.由于天热难耐,刘备军马从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后扎下四十个营寨,接连七百余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映天。刘备每天派人挑战,陆逊只令坚守,不准出迎。刘备焦躁不安。夏天炎热,刘备将营寨移到树林中阴凉之处。马良建议先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刘备认为自己也精通兵法,没必要去问诸葛亮,拒绝了马良的建议。
D.刘备兵败后,不愿回成都,便在白帝城驻扎下来。不久便气恨交加,一病不起。第二年四月,刘备心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后,刘禅即位。
E.因孟获不服气,诸葛亮又将其放走。孟获被释放后,投奔了朵思大王,朵思大王封住了大路,把蜀军逼进了绝路。原来途中又四泉,哑泉之水,人若饮之,则不能言,数日而死;灭泉之水,人若浴之,则皮肉尽烂而死;黑泉之水,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柔泉之水,人若饮之,身躯软弱而死。蜀军得到隐者的指示,顺利进军,第五次擒住了孟获。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武威候将军黄忠随先主伐吴,忽闻吴兵已到,黄忠奋然而起,出帐上马与吴先锋潘璋交战,全胜而回,次日再战潘璋,纵马追赶却中埋伏,被一箭射中肩窝,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当夜死于御营中。
B.陆逊乘胜追击,来到鱼腹浦。只见江岸边有卵石八九十堆,摆成了一个阵。陆逊进阵观察,却无路可出。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指路才走出来,并告诉他,这是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并告诉他诸葛亮就在附近。陆逊害怕诸葛亮,决定不再追赶,班师回朝。
C.魏王曹丕亲自乘驾龙舟,提水陆大军三十余万下江南攻吴,孙权命徐盛领兵迎战,曹丕忽得报赵云出兵阳平关,径取长安,便令回军,吴兵乘势追杀,曹丕龙舟着火,上岸逃跑,张辽保护曹丕时被吴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东吴全获 大功。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D.孔明挥师南进,攻下了三江城,用假兽之计又破了木鹿大王的驱兽之法,杀了木鹿大王。孟获与祝融夫人前来诈降,被孔明识破了,第六次擒住了孟获。 E.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把藤甲军全部抓获,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二、简答题
1.关羽败走麦城后,张飞急于为兄报仇,反而遇害。请简述张飞遇害的经过。
2. 请简述“火烧连营” 的故事情节。
3.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4、简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5.老将黄忠之死(第83回)
6.《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请简要叙述这一过程。(84回)
7.《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这是描述的哪一次战役?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4分)(81—85回)
8.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81—85回)
9.白帝城托孤(永安托孤)(85回)
10.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 (85回)
11.七擒孟获 (87-90回)
12.概述《三国演义》“七擒七纵”的前因后果。(4分)(87—90回)
一、选择题
1.AD(A.危急之中,阚泽向孙权推荐了儒将陆逊。D.没有说诸葛亮在附近。陆逊深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回师的。) 2.BE(B.孟优是前往蜀军营中诈降。E.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火烧藤甲,烧死藤甲军。) 3、AD 4、BC 5、BE 二、简答题
1、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张飞报仇心切,下令军中在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两位部将范疆、张达一时难以置办齐全,请求宽限时间。张飞一听大怒,将二人绑在树上,下令鞭打五十鞭。二人怀恨在心,趁张飞酒醉未醒,杀了张飞,割张飞首级献给东吴。
2、刘备自猇亭至川口,布下七百里联营,欲求一战。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因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下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借东南风火烧蜀军联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刘备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召来诸葛亮,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泣拜,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4、刘备死后,南蛮孟获造反,诸葛亮起兵南征,与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都不理解,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
5、黄忠因听了刘备说老将无用,即提刀上马至军中,要与东吴交锋。他斩了东吴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黄忠不听。次日潘璋[zhāng]战不数合,璋败走,黄忠追之,中了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当晚去世。 6.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率兵七十万攻打东吴。(背景,1分)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陆逊坚守不战,等待时机。刘备求战不得,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陆逊趁蜀军疲惫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过程,3分)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并一病不起。(结果,1分)
7.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及张飞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40多座军营绵延七百里,顷刻变成一片火海,蜀军大败。 8.天时:曹丕篡汉,刘备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不利。
地利:刘备孤军深入,不谙地势。于森林茂盛处扎营,当时天气干燥,给陆逊可乘之机。 人和: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之计,内部不和;枉自托大,小看陆逊;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而孙权结盟曹丕,上下精诚团结。陆逊一时人杰。
9.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至永安宫,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qù]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133字)
10.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都不理解,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120字)
12.原因:南蛮王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为收服人心,稳定蜀国南部边境,决定对孟获恩威并施。结果:孟获归顺蜀汉,为蜀汉出兵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