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中高考历史错题集—世界古代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6:49: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世界古代史必修一错题集一

1.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古希腊民主……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作者所指的“弱点和局限性”不包括

A.民主的范围 B.民主的性质 C.民主的过程 D.民主的形式

2.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侧面反映出

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 B.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 C.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 D.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

3.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 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 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 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 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4.伯利克里曾说:“法律对于一切人们,不问其个人的差异如何,皆予以平等的正义……但我们在私人关系所享有的一切安逸不应使我们成为不守法的市民。为免陷于这种危险,我们的主要防护措施,即在于教导我们服从裁判官和法律。\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保护公民平等而轻视自由 B. 公民意识等同于法律至上意识 C. 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的程度 D. 公民的个人才能不被城邦重视

5.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表明雅典 A. 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 B. 主张法律至上 C. 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 D. 强调主权在民

6.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 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 B. 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C. 雅典直接民上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7.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 主权在民 B. 崇尚法治、反对人治 C. 少数服从多数 D. 实行直接民主

8.古希腊克里斯提尼时期的“陶片放逐法”中规定:“被放逐的人不会因此而名誉扫地,也不会丧失公民权,个人财产也不会充公,只是被逐出雅典……也有再任公职的可能”。当时此项规定的实施 A. 破坏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 充分保证公民的人身自由 C. 实现民众法庭的公正性 D. 有利于城邦的安全和稳定

9.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 - 1 -

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

A. 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B. 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 C. 民主监督机制合理 D. 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 10.英国诗人雪莱在《希腊颂》中这样写到:“如果没有希腊、罗马这个我们的导师、征服者和我们的家园,将没有什么光明可供播撒,我们也许还是野蛮人和偶像崇拜者,也许比这还要糟”。这主要说明了

A.希腊文明优于罗马文明 B.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C.古罗马实施了民主政治 D.罗马人传播了希腊文明

11.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曾在《阿卡奈人》中描绘了以下场景:农民狄开俄波利斯看见雅典公民大会不让一个提倡议和的人讲话,他给了那人八块钱币,派他替自己一家人同斯巴达人议和。阿卡奈人指责他叛国,并请主战派将领拉马科斯来帮忙,狄开俄波利斯当场和他扭打,把他打败,并去和伯罗奔尼撒人通商。该剧集中反映了雅典

A.民主制的局限 B.社会道德沦丧 C.民众呼唤和平 D.捍卫思想自由 12.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名著《阿卡奈人》中描述的公民大会的场景是:“那些主席官迟迟到来之后,挤成一团,争前排座位……城邦呀城邦,可我总是第一个到来,独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哈欠,伸懒腰,烦躁不发……”材料反映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公民整体素养较差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D.公民行政随意无序

13.任何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新的法律提案与现行法律存在形式或内容上的冲突,都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诉讼。如果提案人连续三次提出的立法建议都被陪审法庭判为违法,他将被剥夺公民权,并且不允许再提出立法建议。这主要表明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具有明显局限 B.陪审法庭拥有立法权力 C.民主政治具有法律保障 D.立法程序严密而且繁琐

14.雅典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是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地方,该山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露天剧场上,能看到伯里克利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雅典卫城的设计

A.是希腊特色建筑典型代表 B.彰显执政官等人的尊严

C.便于陪审团监督司法审判 D.方便了公民与城邦事务

15.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 ) A.所有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B.抽签选举,轮番执政 C.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D.享受“观剧津贴”

16.古代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时候,执政官就派人两头牵着一根长绳,从市场和街道上横扫而过,把人们赶向会场,绳上沾着赭色矿石粉,谁的衣服沾上这种粉末,就成为极大的耻辱。这种做法( ) A.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 B.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 C.是对公民人身的侮辱 D.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17.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庄的名字相呼。”此做法( )

A.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C.表明雅典人实现了平等 D.旨在排斥雅典的外邦人 集……成为指导司法实践的判例通行全国,后来的大法官只能采用固定的方式,不能随意修改、添18.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加。材料意在说明 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A .大法官发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 B .罗马法的灵活性稳固了帝国统治 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 )

C .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抵触 D .进入罗马帝国后罗马法日益僵化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27.古罗马时期,万民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其中,C.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裁判官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做出的裁决,是裁判官告示的重要部分。这说明( ) 19.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

A.自然法原则是司法判决的唯一准则 B.罗马法借鉴了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 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习惯法长期影响古罗马的司法实践 D.万民法在治国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28.“奴隶是根据万民法的制度,一人违反自然的权利沦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切奴隶地位没有20.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任何差别”,“对于一切被释放的自由人(原奴隶),不问被释放者的年龄、释放者的权益或释放的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理解正方式,一律给予罗马公民资格”。由此可见 确的是( ) A.罗马法保护奴隶主利益 B.奴隶作为法律客体受到保护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C.法律赋予奴隶人格平等 D.罗马人均为社会的权利主体 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29.在罗马法中,从旧式诉讼到最高裁判官的诉讼行为,都是根据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进行的,整★21.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大法官能够通过告示解释法律、纠正法律及援引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取 得个诉讼阶段(包括开始、进行和终止),都必须以通过当事人合意为准,直到选定承审法官也非经了法律创制权。进入帝国后,皇帝命法学家将历年来的常年告示全部加以整理、修改, 校订汇篡被告同意不可。法官对于诉讼的解决,不过处于仲裁人的地位,如果当事人不达成合意,诉讼活成集??成为指导司法实践的判例通行全国,后来的大法官只能采用固定的方式,不能随意修改、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的诉讼原则是

A.严格形式主义 B.不干涉 C.公开审判 D.不告不理 加。材料意在说明

30.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A.大法官发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 B.罗马法的灵活性稳固了帝国统治

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抵触 D.进入罗马帝国后罗马法日益僵化

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 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

2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

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 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

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

31.“诉之利益”表达了“国民利用诉讼制度须以一定利益及必要性为要件”的观念,而古罗马早期

亲为他的保佐人。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诉讼上的这种观念又处在自然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正义”观念的统摄之下。随着罗马城邦由松散A. 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B. 有利于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的部落联盟向政治行政实体的发展,源自城邦治权的司法权对城邦公共安宁维护目标的追求,在C. 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 D. 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 诉之利益的观念中植入了秩序维护的公益基因。这反映出罗马法 23.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 A.受到政治体制变更的影响 B.把公共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C.受到自然法的影响 D.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32.古代罗马的历史不像古希腊那样是多元的,它是由一个小聚落逐步扩张为庞大的世界帝国的历史,A. 存在结构性缺陷 B.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是一个高质量的能源中心(罗马)不断向周边辐射蔓延直到极限后,然后又开始塌缩并走向死寂C. 公法与私法分立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的过程, 材料说明古罗马( )

24.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

A.走向死寂是其必然的结果 B.并没有强健的政体去巩固统治

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

C.共和政体并无实际的作用 D.繁荣与塌缩皆源于对外的蔓延

规定

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 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25.在《十二铜表法》中,既有大量的同态复仇的后果,也有罚金赔偿的后果。《十二铜表法》之后, 作为复仇替代的罚金越来越普遍起来,财产刑变成私犯的主要后果。这一变化

A.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B. 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C. 削弱了罗马法的阶级性 D. 表明罗马法走向理性

26.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大法官能够通过告示解释法律、 纠正法律及援引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 法律创制权。进入帝国后,皇帝命法学家将历年来的常年告示全部加以整理、修 改,校订汇纂成 - 2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1.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9.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代的数学成就进行数学反思。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道:“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一10.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观点 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 A.反映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获得权力 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 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C.说明了直接民主的重要性 D.体现了作者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 3.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源于理性的省思而非外部世界或主观感觉。因此,哲学的使命不是从外部去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政治哲学,其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探究事物的始基,而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灵魂”;也不应像智者那样沉迷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只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 有运用理性和智慧,才能获得真理的关照。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A.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A.发现自我,追求自由 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C.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C.拥有美德,获得知识 D.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12.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4.“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5.学生问:“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老师答:“这里有13.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根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它思想主张有 据材料,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6.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人最初是球形的,是两个人的合体,能瞻前顾后,任意14.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向前或向后奔跑。众神之王宙斯不能容忍,把人用霹雳劈成两半,让人以后只能用两条腿直着走路,的一致性表现在 这样人就没有原来那么强大,敬奉神的人数也加倍了。这个故事 A.提倡民本 B.呼唤仁爱 C.强调理性 D.倡导美德 A.认识到人的价值与作用 B.宣扬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15.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此相似的命题是( ) 7.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A.认识你自己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人是万物的尺度 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16.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强调 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这说明亚里士多德 A.关注人的世界 A.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B.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B.理性高于感觉 C.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D.认为理念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C.认识源于感觉 17.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D.美德即是知识 洞穴之喻示意图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8.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 3 -

世界古代史必修三错题集 18.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19.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20.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认识你自己 C.反对宗教权威 D.理性的行为方式

21.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2.苏格拉底在《游叙弗伦篇》中提到:他在一开始听说游叙弗伦要去控告自己的父亲“杀人罪”时,立刻就说:天哪!这种官司多数人是不会打的。游叙弗伦啊,他们不明白这样告很公正。我相信一般人是做不到这样公正的。只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这样做。这说明苏格拉底 A.号召青年突破家庭伦常 B.注重维护法律的正义 C.劝说人们藐视权威 D.痛斥雅典人理性缺失 2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积极部分给子了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的意志 C.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D.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

24.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反映了他

A.强调人的价值 B.支持神灵崇拜 C.追求享乐主义 D.宗教观念浓厚

25.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但他

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希腊

A.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 B.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C.人文精神兴起冲击总教地位 D.以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

- 4 -

2019年高中高考历史错题集—世界古代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3qg4dpqr8jj329nz0t2wkqq4mj6h00m3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