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 (一)从词法角度分类
1.孤立语
孤立语的特点是词几乎没有形态变化,词类缺乏形态标志,构词主要采用词根或词根加词根的形式。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词序和虚词的语法手段来表达。
汉藏语系的大多数语言属于孤立语。
?
2.屈折语
屈折语在构词方面有两个特点: ⑴用内部屈折手段构词。
⑵屈折语也用附加语素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但与粘着语的附加语素有别:
一是屈折语中的附加语素可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同一个语法意义也可用不同的词形表示; 二是屈折语的词根与附加语素常结合得比较紧密。
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都属于屈折语,但英法语的词形变化已经大大简化。
日语例子 土耳其语例子:
* *
(二)从句法角度分类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语言类型学主要就研究语言的普遍特征
?
(1)条件从句在所有语言中以前置于主句为正常语序 (Greenberg)(与语言的时间顺序象似性有关)
(2)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 (3)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 ?
第四章 语言的发展与分化
?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 (一)原因
? 1、社会原因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网络—网络语言)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 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 2、语言系统各因素的相互影响也会引起语言的发展。
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作为一个系统,语言要素的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同社会系统中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变化没有什么两样。
?
语音、词汇、语法相互影响的例子。
* *
?
(1)音节结构简单,同音字增多,引起单音节词辨义方面的困难,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
(2)语音中的轻声、儿化等,具有辨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对词汇和语法产生影响。
(3)语法中虚词的长期运用,使其语音上发生变化
?
?
? ?
?
(二)特点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1、渐变性
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为什么语言发展变化会有渐变性特点呢?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我们前面说到,有些国家分裂了,一种语言也随着分裂为不同的语言,这里好象发生了巨变,其实这只是名分上的变化,没有影响到语言的实质,真正的变化还是在以后逐渐发生的。
?
? 语言发展渐变性的表现: ? 语音——
—?????
? 词汇——单音节—双音节; 涕—泪
? 语法——词缀化;派生词构成方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 ?
2、不平衡性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
* *
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
为什么语言发展变化会有不平衡性特点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比如一个新事物新观念产生了,要进入交际领域,首先就要有个名称,就必然要在词汇系统中反映出来,而社会现象、事物、观念的产生与消失,是经常发生的,在词汇中以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等种种形式。
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楼盘、楼花、按揭、写字楼”就是从“台港-广东-内地”这样传开的
?
? 语言发展在地域上不平衡性的表现
? 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
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 *
? 二、语言的分化
? (一)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
? 1、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
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注射”、“亮相”、“花脸”、“阅卷”等。“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 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语言的支流,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
构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
? 2、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
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例如汉语就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地域方言是从同一种母语分化而产生的,但在不同的地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语音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词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语法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