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语言习得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55: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习得与学习(来自PPT语言习得概论(2015-7-25)/P51)

获得方式 心理过程 获得知识 典型案例 习 得Acquisition 自然语境中非正式的言语交际 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 隐性知识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学 习Learning 课堂教学中正式的讲解、模仿、操练、记忆 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显性知识 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2、 偏误与失误(来自钟声整理<第二语言习得问题整理并答案>)

失误是不成系统的、偶发的和无规律的,是特殊情况下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人们说母语时也会发生失误。

偏误只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才会有的,是成系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

偏误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3、 关键期(来自PPT语言习得概论(2015-7-25)/P22-23)

“关键期” (the critical period)假说,或称“临界期”假说Penfield最先提出

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以儿童语言习得与大脑有关作为依据,提出了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2-12岁)

Lenneberg:大脑功能逐步单侧化,最后形成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10岁之前,人对于刺激最为敏感,能够对其过程进行复杂的整合, 以适应流畅和连贯地运用言语和语言的需要。

大脑功能侧化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一般说来, 除了发音之外,凡是在此期间没有习得过的初步和基本的技能就终生无法补足了。这就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4、 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来自PPT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P131-132)

水平测试 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 原则: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 5、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来自PPT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P31)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请简要介绍。(来自PPT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P67-72)

定义 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解决这一具体问题。所谓\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伯拉胡、纽南 A.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 B.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E.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F.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简而言之: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教、学的是真实价值的交际行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来体现学习成就(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够。学生摸索时间长,效果难说。 代表人物: 特点: 操作过程(Ellis模式) 优点: 不足: (二)简要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历史。(来自PPT语言习得概论

(2015-7-25)/P140、142)

阶段 1 2 时 间 1950s-1960s 1970s 阶 段 特 征 理论初创 成为独立学科 SLA ∈第二语言教学 重要理论的出现 (1)偏误分析 (2)中介语 (3)习得顺序 (4)监控模式 (5)文化适应模式 3 1980s 成熟 形成比较完整的研究视角 (1)语言学视角 (2)认知科学视角 (3)社会语言学视角 (4)社会文化角度 (三)第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来自PPT语言习得概论(2015-7-25)/P5-8)

1、定义:

1)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2)第二语言学习(包括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2、共同点:

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3)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4)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5)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6)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7)都是主观条件( 主体必须具备健全的 大脑和语言器官)和客观条件(必须具备一定语言环境)相结合的结果。 3、不同点: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搜索更多关于: 第二语言习得知识点 的文档
第二语言习得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5au8fdue0zn011oo6h6et871df1c0193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