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光合作用(Ⅰ)
考试标准 1.光合作用的概念、阶段、场所和产物
2.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b
b
必考
加试
考试标准
必考
加试
3.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b b
a a
4.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 b
考点一光合色素、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
?②基质:含有与碳反应有关的酶
??(2)结构?内部?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色素
??? 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决定
(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思考讨论
1.热图解读:完善叶绿体的结构与光合作用过程
外表:①双层膜
观察上面的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为外膜,②为内膜。
(2)③为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其膜可称为光合膜。④为液态的叶绿体基质,含有许多酶。 2.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呈现黄色。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适宜的温度为30℃,最高温度为40℃。秋天叶片变黄,是由于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同时原有的叶绿素遭破坏分解。
(3)无机盐:氮、镁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缺氮、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 3.为什么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提示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很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题型一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 B.进入到秋季,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减少 C.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量减少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A项正确;进入秋季,叶子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减少,B项正确;由图可知,叶绿体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长的光要多,因此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项正确;由图可知,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变多,碳反应中形成的RuBP的量增多,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RuBP和二氧化碳形成三碳酸分子的速度不变,则叶绿体中RuBP的量增多,D项错误。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95%的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项正确;根
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项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项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造成的,D项正确。 题型二叶绿体的结构
3.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增大 B.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 C.③含有4种色素,其中叶绿素b的含量最多 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 答案B
解析叶绿体通过形成大量的片层结构类囊体增大膜面积,A项错误;甲图③是类囊体膜,乙图含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所以乙图也是类囊体膜,B项正确;③中的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C项错误;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③,产物是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碳反应的场所是④叶绿体基质,D项错误。
4.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叶绿素
B.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Ⅱ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