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作为临近中考的初四学生,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有些学生只爱吃鱼、肉,不爱吃蔬菜,为了让不爱吃蔬菜的学生营养均衡。家长把榨好的各种颜色的蔬菜汁放在面粉里和面,做成口味独特的蔬菜馒头。
(1)这种馒头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其中面粉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由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属营养素在人体内经_____放出能量,为_____提供能量。
(2)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施加磷肥,其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_____能力。若还需要补充氮元素,则能同时提供这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是_____(写化学式)。
【答案】维生素和糖类 C、H、O 氧化 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 抗寒抗旱 NH4H2PO4,(NH4)2HPO4 【解析】 【分析】 【详解】
(1)馒头中富含糖类,蔬菜汁液中富含维生素。这种馒头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和糖类;面粉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提供能量;
(2)磷元素能增强植物抗抗寒抗旱能力;既含有磷元素,又含有氨元素的复合肥料有NH4H2PO4,(NH4)
2HPO4。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我国夏商时期工匠们就掌握成熟的炼铜技术。下列为实验室模拟炼铜的两种装置。
(1)图A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过程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末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2)取用炭粉和氧化铜的仪器是_____。图B实验结束时,若先停止加热,后移出导管,产生的后果是_____。 (3)上述两种实验方法,都利用了CO和C的_____性。
(4)上述两种实验方法,你认为“图A”或“图B”哪个实验方法更好,你的理由是_____。
(5)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若得到6.4g铜,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CO+CuO【答案】
Δ Cu+CO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处理尾气CO,
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药匙或纸槽 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还原 图A 可以不断通入CO,将CuO完全反应或图B 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不需要尾气处理 0.1mol(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Δ Cu+CO2 ;实验过程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的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
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末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CO,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碳粉和氧化铜均是粉末状固体去固体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停止加热装置内温度降低,试管内的气压降低,在大气压强作用下,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上述两种实验方法均使氧化铜变成了铜,夺取了氧的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两套装置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图A可以不断通入CO,将CuO完全反应或图B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不需要尾气处理;
6.4g = 0.1 mol ; (5)n(Cu)=
64g/mol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x。
C+2CuOΔ2Cu+CO2? 22x0.1mol20.1mol= 解得 X=0.1 mol 2x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1 mol。
18.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所用到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若选择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 (3) C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有关实验装置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A M和N端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 N端产生的气体是H2
C 加入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D 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答案】蒸发皿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搅拌,使热量扩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酸液溅出 A 【解析】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是蒸发皿。
(2)若选择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打开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U型管内液面上升,固体与稀盐酸接触,反应开始,关闭弹簧夹,U型管右端气压增大,液体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因此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操作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热量扩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酸液溅出。
(4)实验装置D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则有:
A、M端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N端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于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等于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等于
16:(1?2)=8:1,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N端与电源负极相连,N端产生的气体是H2,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入稀硫酸,水中自由移动的阴离子、阳离子增多,可增强水的导电性,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试计算: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0.1%)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______克. 【答案】9 6:1:12 63.2% 15 【解析】 【分析】
元素的质量比为先求出组成这种物质的各元素地相对原子量,然后同一元素再乘以相应的个数,元素质量分数指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 【详解】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故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2+4+3=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1?4:3?16= 6:1:12。 (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16?100%?63.2%
2?12+1?4+3?16
(4)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 【点睛】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