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八髎穴注射。
家传方子:
一般是生命体征稳定后,还要注意到血糖血色素,均正常的情况下应用:叫偏瘫复原丸。 组成如下:
黄芪150党参50熟地40山芋肉25肉苁蓉25菟丝子25赤芍25当归25地龙25桃仁25蜈蚣3条(是药房的蜈蚣,不是外面捉的蜈蚣)土元10川芎15红花15怀牛膝50三七粉6(分二次药水冲服)熬水服,日一剂! 蜈蚣熬后可以炕干研粉分三次吞服,不必去头脚!高血压引起瘫痪者需血压正常方可服用,因为高血压患者不可轻用黄芪!或者先去掉黄芪,待血压正常再加黄芪!或用黄芪时加用知母以佐其温燥之性。虽然黄芪轻用有升提作用,重用则有降压作用,但最好别冒险! 处方: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证选穴:上肢可轮取中渚、阳池、后溪等穴。下肢可轮取风市、阴市、悬钟等穴。 病程日久,上肢宜配取大椎、肩外俞;下肢宜配取腰阳关、白环俞。
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陵; 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 手指拘挛加八邪;足趾拘挛加八风; 语言蹇涩加廉泉、通里;
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 口眼歪斜:
1、治法: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 2、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昆仑,养老 随证选穴:本病还可取迎香,颧廖,瞳子廖,下关等。 流涎加承浆;善怒加太冲;多愁加内关。 家传方子: 口眼歪斜:
1、治法: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 2、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昆仑,养老 随证选穴:本病还可取迎香,颧廖,瞳子廖,下关等。 流涎加承浆;善怒加太冲;多愁加内关。
1、耳针:取穴:肾上腺,神门,肾,脾,心,肝,胆,脑点,耳尖,瘫痪相应部位,降压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休息五天,再做第二疗程。
2、头针: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快速捻针2-3min,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据病情可延长留
八字针法治偏瘫一针能动
八字针法治偏瘫一针能动是以皮下。
定向阴阳补泄八字为概要的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激活理论。疗效在提高了许多。
石学敏的醒神开窍法治疗偏瘫。 石学敏的醒神开窍法治疗偏瘫。 中药包扎疗法
黄芪50克,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9克,丹参15克,僵蚕9克,蜈蚣3条,伸筋草30透骨草30为细末加氮酮适量包扎上肢。每3天一次。或煎汤熏洗患肢,每日两次。 推拿技术
1)头面及颈项部操作 ①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推印堂至神庭2~3分钟:依次一指禅推印堂、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等穴,往返1~2次,并配合抹、按、揉2~3分钟;扫散头部两侧(重点在少阳经)1~2分钟,拿五经1~2分钟,擦面部1~2分钟。 ②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拿揉颈项部两侧2~3分钟,按揉风府0.5~1分钟,拿揉风池、肩井2~3分钟。 上肢部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沿患肢外侧、前侧、内侧往返掖2~3分钟,以肩关节、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按揉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穴各一分钟;推抹腕部、手背、手掌各一分钟;理五指1~2分钟,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捻五指1~2分钟,配合拔伸手指一分钟。
②患者取坐位,按患侧肩胛骨周围及颈项部两侧2~3分钟,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等被动活动;拿揉上肢3~4遍,配合活动肩、肘、腕关节,摇肩、肘、腕关节各5~6遍;搓患侧上肢2~3遍。 背部及下肢部操作
①患者取俯卧位。自上而下按揉脊柱两侧2~3遍,重点在天宗、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掖脊柱两侧2~3分钟;掖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各1~2分钟,以腰椎两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同时配合腰部后伸和患侧髋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
②患者取仰卧位。拿揉患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2~3分钟,重点在伏兔、膝眼、足三里、解溪等穴,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屈伸和下肢的内旋活动;拿揉委中、承山、解溪等穴各1~2分钟;按揉风市、梁丘、膝眼、阳陵泉、解溪等穴一分钟;搓下肢1~2分钟。 通天柱疗法
71254椎体旁开1.5—4厘米的膀胱经处,主要是胸1,2到骶椎旁开的穴位上下各进针67厘米,约3.5寸,平行进入皮下。接电针。用连续波30分钟即可。每日一次。救治不好时改用疏密波。20分钟即可。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三大经验秘方 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来看看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三大经验秘方。 通经活络药
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
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痹痛者较好;络石藤专于舒筋活络,用于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更宜。蜈蚣既有平肝熄风定惊之功,又有舒筋通络,搜剔经脉络道之能。蜈蚣、全蝎、小白花蛇对中风急症阶段的痉挛抽搐具有卓效。
益养肝阴药
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治用益养肝肾药物,可使肝血得以濡养,肾精得以填充,元气得以恢复,诸症得以消除。药用蒸首乌、枸杞子、怀牛膝、女贞子、杜仲、山萸肉补益肝肾之精血,肝得濡养,则肝阳不致亢而为害,内风之源得以澄清,肾精得充,则肝木得以涵养,精血化生有源,其中杜仲还有通血脉,利关节之功,怀牛膝强筋骨,舒筋脉兼有引药达膝之效;女贞子尚能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用太子参、北沙参益养正气,用于气血不足之证,太子参功同人参而力弱,此药益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无助阳动风之害;北沙参补养肺气,益脾养肾,二者合用,有补气而养血,补阴而制阳之功。笔者体会临床上太子参、北沙参合用,补气之功胜过黄芪,而无黄芪升阳助火之弊,可谓中风气虚补气之良药。 重症用药
中脏腑脱证,历代许多医家均用回阳固脱,多用参、附、桂之类。近代著名中风病专家李秀林教授主张不用桂、附之类回阳,他提出桂、附辛温大热,性刚烈,而中风之病,多因肝肾阴虚,阳亢为害,或以气阴两虚为本,按“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之理,若用桂附之类,易致耗津损液,有由伤阴而致动风、动血、动火之弊,甚而火助风威衍生变证。故他临证主以西洋参、北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补益固摄元气,养护真阴,阴中求阳,使阴复阳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