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作者:李岑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02期
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革轨迹。一幢建筑如何激活一片区域?又如何带动一片区域的转型、续写文化品牌的传奇?进而,最重要的,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PSA或许是一个案例,但远远还不会是最终的答案…… PSA 外景
历史更迭:从昔日电力心脏到世博绿色场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所在的黄浦江畔老南市这片土地,曾见证了上海民族工业从星星之火到熊熊燃烧的沧桑巨变,并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沉寂。 早在1935年,曾经点亮过中国第一盏电灯、为上海老城厢带来电气曙光的南市电灯厂迁址至此;1955年改为南市发电厂,火力发电八十余载,为整个沪南地区输送能源。南市发电厂的“邻居”们还有:江南造船厂、南市自来水厂、上钢三厂、华纶印染厂等老企业,它们都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主动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工业文明的最早印记。然而,传统燃煤发电的模式也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日夜轰鸣的机房、浓烟滚滚的大烟囱于2007年归于平静,南市发电厂在这一年正式关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老电厂经大幅改造变身“城市未来馆”,摒弃了原有的煤电发电模式,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江水源热泵等多项新能源技术,从而转型成新型能源中心,以供应世博园浦西E片区15万平方米展馆的空调需求。昔日能源输送的庞大机器,脱下厚重的工业外衣,变身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三星级绿色建筑;它以一种华丽转身的方式结束了工业时代的使命,欣然接受一个全新的身份,用自身的转变演绎着人们对于未来、对于城市的畅想。
PSA初立:年轻的当代艺术,需要年轻的“身体”
在世博的喧嚣热闹谢幕之后沉寂了两年,新的机遇正在悄然孕育。上海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毫无疑问,作为城市文化财富的主要储存库和展示地,一流品质的博物馆、美术馆是国际文化大都市必不可少的名片与部件。参照世界著名文化大都市,它们的博物馆体系都由古代、近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组成,如美国纽约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法国巴黎有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彼时的上海,只有两个市级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由于场地面积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