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理综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 126 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6分,共78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淀粉在稀硫酸中最后水解产物与银氨溶液混合,水浴加热后可出现光亮的银镜 B. 尼龙绳、宣纸、棉衬衣这些生活用品中都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C.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 溶液出现浑浊,说明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D.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两者水解产物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中醛基需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故A错误;
B.宣纸、棉衬衣是天然纤维进行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故B错误;
C.CuSO4溶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由于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
D.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均为C12H22O11,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均属于二糖,均能发生水解,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能够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纤维主要有:棉花,麻类,蚕丝和动物毛,其中棉花和麻类的分子成份主要是天然纤维素,而蚕丝和毛类的分子成份主要是蛋白质(呈聚酰胺高分子形式存在);自然界除棉花、麻类外,树木、草类也大量生长着纤维素高分子,然而树木、草类生长的纤维素,不是呈长纤维状态存在,不能直接当作纤维来应用,将这些天然纤维素高分子经过化学处理,不改变它的化学结构,仅仅改变天然纤维素的物理结构,从而制造出来可以作为纤维应用的而且性能更好的纤维素纤维。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碱性环境下进行,因此需要在加入银氨溶液之
B. 用25mL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 溶液 C.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D. 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苯的密度小于水,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端倒出,A错误;
B. 利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 溶液,B正确;
C.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蒸馏水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所以不能蒸馏水润湿试纸,C错误;
D. 碘易升华,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不能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D错误;故答案为:B。
3. 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可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 B. 装置乙可用于收集和吸收氨气
C. 装置丙可用于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D. 装置丁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乙醇易挥发,而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装置甲不能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A错误;
B、氨气目的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短口进,长口出,B错误; C、氯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C错误;
D、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静置分液即可,D正确;
答案选D。
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A 乙醇(水) B 乙醇(乙酸) 氢氧化 除杂试剂 生石灰 钠溶液 分离方法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乙醇中混有的水,蒸馏可得到乙醇;A项正确; B项,乙醇易溶于水,利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乙醇与盐溶液分离开;B项错误; 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了新杂质;C项错误; D项,溴可将KI氧化为碘单质,而碘易溶于溴苯,引入了新的杂质,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B. B
C. C
D. D
蒸馏 分液 酸钾溶液 洗气 分液 C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 KI溶液 D 溴苯(溴) 5.青菜含有维生素C和植物纤维有助于清除人体吸入的粉尘颗粒。已知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中含有3种官能团 B. 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
C. 维生素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答案】D 【解析】
的【详解】分析:A、根据有机物质的官能团来确定;B、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书写分子式;C、根据有机物质的官能团来确定有机物质的性质;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回答判断。
详解:A、维生素C中含有醇羟基和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选项A正确;B、根据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出分子式为:C6H8O6,选项B正确;C、维生素C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C正确;D、维生素C中含有酯基,在碱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故在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选项D不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结构、醇的性质、苯酚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较简单。
6.某饱和一元酯C5H10O2,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甲和乙两种有机物,乙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能氧化成醛,满足以上条件的酯有( ) A. 6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乙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能氧化为醛,说明该酯水解生成的醇分子中具有-CH2OH的结构,符合该结构的醇有: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甲醇对应的酸有正丁酸、异丁酸,正丁醇、异丁醇对应甲酸,所以共六种符合题意的酯,答案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B. 7种
C. 8种
D. 9种
B. 高聚物由3种单体加聚得到
C. n→+(n-1)H2是加聚反应
D. 1mol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消耗n mol 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A错误;
B.高聚物误; C.n
→
由苯乙烯和1,3-丁二烯两种单体加聚得到,B错
+(n-1)H2是缩聚反应,C错误;
D.1mol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1个链节消耗1个NaOH,则1mol高聚物
消耗n mol NaOH,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74 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计算题两部分。
8.有下列原子或原子团,请按要求选择两个,写出符合要求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CH3、﹣OH、﹣CHO、﹣COOH、﹣Br、﹣H、﹣CH2CH3、(l)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___; (2)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的是:___;
(3)在NaOH乙醇溶液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
(4)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有4molAg生成的是:___; (5)相对分子质量是60,能和NaHCO3反应放出CO2的是:___。
【答案】 (1). CH4 (2). (3). CH3CH2Br (4). HCHO (5). CH3COOH
【解析】 分析】
(1)甲基与氢原子构成甲烷,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2)苯酚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
(3)能在NaOH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是卤代烃; (4)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中含有醛基; (5)能和NaHCO3反应放出CO2的是羧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