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0:4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邢台市马路街小学 李国玲

一、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革命,已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新的课程在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超越了教师的个人层面,成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我校有教师137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则占了68.6 %,这一群体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纵观这一队伍,主要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缺少工作经验。2、先进的教育理念接受较快,但课堂中“追求浮华”的现象较为严重。3、由于受招生等诸方面社会原因的影响,这一群体,虽大多是师范专科学历,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其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于大幅度提高。4、近年来,由于学校严重缺编,致使部分农村教师调入本校。有些青年教师由于在原学校缺乏引领,调入后,工作虽扎实、肯干,但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鉴于以上情况,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培训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而校本培训以其较强的全员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成为了众多培训中的重要形式。它立足于学校、教师实际,能够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这一时期,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思想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进程的逐步深入,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身已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在此期间,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比如,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等几大方面。顾泠沅教授领衔开展了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的 “行动教育研究”计划。我国的湖北省作为开展校本培训较早和较好的地区之一,他们根据几年来校本培训的研究和经验,提炼出了三种校本培训模式(第一种,“学习—训练—考评—分层”模式,第二种,“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第三种,“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先后被全国不少中小学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则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它重在先进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行动研究,重点解决目前我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探索适合于我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新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素质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以及履行责任和权力的各种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策略”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那么,本课题则是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途径的研究,使我校青年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研究的内容、目标:

1、研究目标:通过对我校青年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发展现状、发展过程、发展途径、发展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构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青年教师团队,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2、研究内容:

(1)进行校本培训的制度建设,构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保障体系。 (2)探索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激励策略。

1

(3)探索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 五、研究的对象:

我校1972年1月1日以后(含1972年)出生的57名青年教师。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需要层次越高,对其追求成功的积极性也越大。因此在工作中尊重每一位教师,引导、激励他们通过自身行动建构自我发展的需要目标。

2、知行统一论:

遵循“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组织和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规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

尊重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并要求他们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尽快提升专业素养。 4、成就动机论:

成就需要是人类一种“普遍的需要”,人们倾向于在最大可能的层次上争取成功,同时避免失败。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就满足感。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青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自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教学行为,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反思。

2、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培养青年教师研究的资料,选取适合校本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3、调查法:用问卷、谈话等手段了解分析青年教师的困惑和需要。 4、观察法:深入课堂以随机听课的方式 现场观察。

5、案例研究法: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6、经验总结法:课题组以及教师个体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深入研究,探求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措施和方法。

八、研究进程及基本策略: 1、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7月)

(1) 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 做好各成员的分工,并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保障研究顺利实施。如,课题组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青年教师的学习制度、研究制度、自我反思制度等。 (2)确定研究对象,建立青年教师专门跟踪档案。

(3)以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 2、实施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2月)

(1)依据开题报告,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搞好原始资料的保存、记录、分析,做好各阶段的工作总结。 (2)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入门期(教龄0--3年)、成才期(教龄4--6年)和发展期(教龄7年以上)。

(3)以“课堂体现理念,理念升华课堂”为指导思想,以课例研究为重点,通过“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流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有机结合,为青年教师的学习、实践、研究、交流搭建平台。

(5)制定相关激励策略,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等。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着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成员中有1名省特级教师,1名省骨干教师,2名区、市骨干教师。其中,5人参加过省、

2

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7名课题组成员均承担过“十五”期间省、市立项课题的研究,且已全部顺利结题。

2、为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已将此课题列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程之一。为切实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校长、副校长及科室主任作为主要成员全力参与研究。学校也将在人、财、物、时、信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以确保该课题按期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果。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为使本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组成员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分工。主持人李国玲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朱天真校长负责经费的保障和各项活动的策划、协调,袁彦果负责教师的培训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张丽红负责档案的管理,其他课题组成员负责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

十一、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下列形式呈现: 1、 阶段性成果:

论文《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制度初探》 论文《谈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案例集:《我的教学故事》 2、 最终研究成果:《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报告》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叶澜 (网络文章) 2、《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余文森 《教育研究》 2003.4 3、《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傅树京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6 4、《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王馥郁/杨建广 新世纪出版社 2006年3月第2次印刷 5、《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刘芳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年6月第2次印刷 6、《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刘芳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次印刷 7、《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 杨明全 《师资培训研究》2001(4). 8、《实践教育学》 熊川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1次印刷 9、《激励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丹东师专学报》 总第74期 10、《心理学与教师》 【英】邓尼斯·恰尔德著 蔡笑岳、周鸿等译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hnd3e2hk5v45r56fo51lh1d7s0l10096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