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及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3)区分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4)建立知识网络,提高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2)举例说明生物的性别决定的类型;
(3)尝试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并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讲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学会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
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提高效率。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
实 用 文 档
1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染色体的概念。
(2)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4)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难点:
(1)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2)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形成原因。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实 用 文 档
2
三、教学方法
1.让学生阅读有关染色体组的内容,感知染色体组的概念。
2.用举例的方法讲清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学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明确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定义和类型。充分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认真完成预习案(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2)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和讨论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制作的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活动课件。
(2)收集新颖素材,用例证的方法去明确、辨析单倍体和二倍体的依据。
(3)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4)利用网络,课本等资源预习染色体变异并完成同步导学的自主预习部
实 用 文 档 3
分。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什么?
学生:染色体变异。
教师:一般来说,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能保持稳定,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受到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如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实 用 文 档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