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2:43: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

单计算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氧化钙和过氧化钙(CaO2)的混合物6.4g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溶液中的Ca2+全部转化为沉淀,过滤、干燥,得到10gCaCO3。则原6.4 g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已知:2CaO2+2H2O=2Ca?OH?2+O2?) A.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氧化钙和过氧化钙中的钙元素完全转化到碳酸钙中,则钙元素质量为:10g×

B.5∶4

C.5∶3

D.5∶2

40=4g,氧100元素质量为:6.4g﹣4g=2.4g,则原6.4g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g:2.4g=5:3,故选C。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丁的式量为18g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答案】C 【解析】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A、由图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它的式量是18,不能带“g”,错误; B、丙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可能是氧化物,错误;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故正确;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为4个,反应后分子个数为2个,故D错误。故选C。

3.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

A.溶液总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

B.消耗锌粉的质量 D.生成H2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错误; 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正确;

C、生成ZnCl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C正确;

D、生成H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D正确。 故选A

4.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

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

B、由C2H8N2+2N2O4═2X↑+3N2↑+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O2,故不正确; 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84:72=7:6,故不正确。故选C。

5.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B.44

C.88

D.92

2x3?18? 得x=44.故选B。 4.4g2.7g

6.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Y→3Z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

B.n 的数值为 9

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

由图像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3g,Y质量减少了6g,故XY为反应物,Z质量增加了ng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3g+6g=9g,

A、不能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故A错误;

B、n的值为9,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为Z,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C正确; D、反应后容器内为剩余9gZ和1gX,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正确。

7.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 A.8.4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对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B.10.0g

C.11.7g

D.13.6g

Na2CO3+2HCl=2NaCl+H2O+CO2?10611744 xy4.4g10611744?= xy4.4g解得x=10.6g,y=11.7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和为28.6g-10.6g=18g 对应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为33.4g-11.7g=21.7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固体质量差量4058.558.5-40=18.5 z21.7g?18g?3.7g4018.5? z3.7g解得z=8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8g-8g=10.0g。故选B。

8.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的质量为( ) A.5.6g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和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反应生成D的质量:7.6g+5.3g﹣12.7g=0.2g; 设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

B.16.8g

C.22.8g

D.无法计算

A?2B?C?D7.6g0.2g x0.6gx7.6g? 0.6g0.2gx=22.8g;

所以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22.8g。 故选C。

9.物质X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SO2的质量分别为4.4g和12.8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答案】B 【解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RO2+2SO2,测得RO2和

【详解】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4g+12.8g-9.6g=7.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设X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x:96=7.6g:9.6g,x=76,该选项说法正确; C、R相对原子质量:76+96-128-32=12,R元素和硫元素来自于X,X中氧元素质量:4.4g×+12.8g×-9.6g=0,即X中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R相对原子质量是12,是碳元素,二氧化硫是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看懂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是学习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从如图微观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等。 【详解】

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获取的信息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图中可知,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koe6x9mz9nplx1m54t1j03v4ivcy00ar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