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与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7 21:28: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948 学年学季:20181

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网络情感异化行为的是( )。

1. 2. 3. 4.

数字化虚拟性爱

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与朋友沟通 多角网恋 婚外网恋

2、网络互动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网络互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下不属于网络互动影响的是( )。

1. 2.

病毒肆意传播、黑客侵扰和网络犯罪

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

---

-

3. 4.

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增加

过量信息加大人们对有用信息的选择难度

3、从人类精神的维度出发来探讨道德自律,认为自律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内在制约和人类理性的把握的是( )。

1. 2. 3. 4.

4、

孔子 康德

马克思 罗尔斯

作为一种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正当性直接与人们“为何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一方面,人肉搜索”固然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机制,“人肉搜索”极易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并由此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因此,我们应( )。

1. 2. 3.

加强对“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与法律规范 在实践中随意使用“人肉搜索”这一工具 对于“人肉搜索”来说,偏执一端的做法是可取的

---

-

4. 对“人肉搜索”给予一定限制但忽视其造成的后果

5、关于网络问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网络问政为公民提供了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通道 2. 网络问政是征集民意的最佳方式

3. 网络问政使政府决策更加困难

4.

网络问政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新渠道

6、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海量信息中不乏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虚假、污秽信息,因此我们应该(①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 ②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 ③相信网络上的信息皆是正确的 ④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1. \

---

)。

-

2. 3. 4.

\ \ \

7、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网络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网络规范指网络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 \网络规范具有普遍性\

\网络规范具有一致认同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规范已经形成\

8、网络互动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互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下不属于网络互动的影响的是( )。

1. 2. 3.

\病毒肆意传播、黑客侵扰和网络犯罪\ \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 \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增加\

---

-

4. \过量信息加大人们对有用信息的选择难度\

9、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人们不断锻炼自我以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与人格素养,主动监管自身行为,进而在网络社会中进行有秩序的网络活动,这段话体现出网络伦理具有( )。

1. 2. 3. 4.

\鲜明的自主性\ \突出的保守性\

\显著的开放性\ \明显的多样性\

10、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将人的主体性定义为“人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其中( )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 2. 3. 4.

\选择性\ \创造性\ \自主性\ \目的性\

---

-

11、小明在网络上认识了许多网友,在遇到问题时他常常在网络上向朋友请教,非常方便、快捷。这说明( )。 ①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

②网络交往提高了人们社会活动的质量 ③网络交往有利无弊

④网络交往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2. 3. 4.

\ \

\ \

12、关于网络安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2.

从狭义上来说,网络安全就是指信息安全

广义的网络安全包括网络主体民事权益的保障、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

---

-

3. 4.

目前网络安全的现状非常乐观,无需过多关注 网络安全与网络公私法的各方面息息相关

13、中学生王某沉迷于网络,一有空闲便往网吧跑,不是浏览黄色信息就是打游戏,手中的零花钱花光后,便开始勒索小同学。王某的行为给我们的警示是( )。

1. 2. 3. 4.

未成年人不应接触网络

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皆是负面的

学校应该禁止未成年人上网

要正确利用网络,善于抵制不良诱惑

14、对于“人肉搜索”,正确的态度是( )。

1. 2. 3. 4.

加强对“人肉搜索”的道德引导和法律规范 可以在实践中随意使用“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有弊无利,应坚决杜绝

对“人肉搜索”给予一定限制但忽视其造成的后果

---

-

15、下列行为不属于网络犯罪的是( )。

1. 网络诈骗

2. 通过网络交友聊天

3. 盗用市民上网帐号获利 4.

网络盗窃

16、以下关于网络礼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1. 网络礼仪是指在网络上通过电子媒体体现和规定的社会行为和方式 2. 网络礼仪具有虚拟性、强制性与普遍性三大特点

3. 网络礼仪主要包括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与交往礼仪 4.

网络礼仪是网络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

17、网络主体在使用网络表达个性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不能逾越的伦理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原则、允许原则和(1. 无害原则

2.

发展原则

---

)。

3. 利他原则 4.

诚信原则

18、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案件是( )。1. 网络知识产权案

2. 网络诈骗案

3. 网络安全案 4.

网络盗窃案

19、构建新型的网络道德体系需要掌握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其中,(1. 诚信原则 2. 互利原则

3. 不伤害原则

4.

发展原则

20、关于网络语言,以下说法不正确是的( )。

---

-

)原则不仅是保障人权的底线原则,也是对网络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

-

1. 2. 3. 4.

它是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 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特征

它完全不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它对传统汉语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21、在网络社会中,网络主体应遵循诚信原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话出自( )。

1. 2. 3. 4.

《中庸》 《论语》

《周易》 《春秋》

22、网络异化是指网络文化主体的异化,它是在主客体交互过程中由于主体性丧失而导致的一种主体和客体地位倒置的状况。下列属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是( )。

1. 2.

有自知之明

善于与人交往

---

-

3. 自我认同困境

4.

实践能力强

23、网络原则是网络礼仪和网络规范的集中概括,是网络伦理关系的集中体现,网络原则不包括(1. 全民利益原则 2. 平等互利原则

3. 自律原则 4.

自我中心原则

24、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尊重原则的是( )。

1. 不进行网络攻击

2. 随意在网上公布他人隐私

3. 不抄袭他人著作

4.

不干涉他人正当的上网行为

25、不随意在网上公布他人隐私、杜绝人身攻击等行为,最能体现网络伦理规约的( )。

---

)。

-

1. 尊重原则

2. 诚信原则

3. 不伤害原则 4.

发展原则

26、网络礼仪是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与网络社会相适应。以下不属于网络礼仪特点的是( )。

1. 虚拟性 2. 强制性

3. 普遍性 4.

随意性

27、网络文化存在形式应该努力从“自在”状态走向“自为”状态,只有“自为”状态的网络文化才是真正自由、积极的文化,这一哲学理论基础由(提出。

1. 黑格尔

2.

让–保罗·萨特

---

-

3. 苏格拉底 4.

卡尔·马克思

28、有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

1.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2. 互联网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依法自律

3. 家长应禁止未成年子女上网

4.

广大网民应遵守网络公德,做到文明上网

29、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复杂多样,以下因素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且难以控制的是( )。

1. 泥石流 2. 火灾

3. 电脑病毒

4.

台风

30、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带来的悲剧不胜枚举,不仅给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对其身心亦造成很大危害,比如“网络幽闭症”,体现了网络主体异化中(---

。 )

-

1. 2. 3. 4.

网络文化主体的能力退化 网络文化主体的心理障碍

网络文化主体的自我认同困境 网络文化主体的心理孤独感加剧

31、网络知识产权是指由数字网络发展带来的或者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以下不属于网络知识产权类型的是( )。

1. 2. 3. 4.

版权及其相关专利 域名权

专利权

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32、2010年1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演讲,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向世界推销其所谓“信息自由”。这表明( )。

①经济上的发展繁荣必然滋生文化上的霸权主义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

③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 2. 3. 4.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33、下列哪些做法可控制网络情感异化?( )

①真诚无欺 ②忠贞专一 ③多角色扮演欺骗网友 ④性爱合一

1. 2. 3. 4.

E. ①②③ F.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

-

34、以下法律法规不属于专为维护网络安全而颁布的是( )。

1. 1994年通过的《计算机信息案例保护条例》

2. 1997年12月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案例保护办法》

3. 200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 4.

1991年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35、关于网络交往,比尔·盖茨曾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主要说明( )。

1.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2. 网络交往皆是虚假的,毫无真实性可言

3. 网络交往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4.

网络交往可以实现人和动物的交流

36、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将人的主体性定义为“人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其中(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 A. 选择性

---

-

2. 3. 4.

多项选择题

B. 创造性 C. 自主性 D. 目的性

37、以下属于网络礼仪内容的有( )。

1. 2. 3. 4.

服务礼仪 问候礼仪 交往礼仪 语言礼仪

38、加强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的途径主要有( )。

1. 2. 3.

明确网络性质与功能,认识网络道德规范的局限性 杜绝网络技术及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使用

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提高网络主体道德自律能力

---

4. 提升主体道德境界,恪守“慎独”原则

39、应对网络文化“霸权”的措施有(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2. 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经济安全

4.

提高人民大众的媒介素养

40、病态心理是引起网络主体异体的原因这一,具体体现在( )。

1. 逆反心理 2. 破坏心理

3. 解压心理

4.

依赖逃避心理

41、造成网络信息污染的伦理根源有( )。

1. 从观念层面看,个人主义道德观盛行

---

-

-

2. 从规范层面看,道德规范的运行机制受阻

3. 从行为层面看,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 4.

从思想层面看,网络维权意识淡薄

42、下列有关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主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1. 侵权主体的多元化 2. 侵权客体范围扩大化

3. 侵权手段的技术化、隐蔽化

4.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43、以下关于“网络问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型平台 2. 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 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渠道更加畅通 4.

使公民的提案权得到更好的落实

---

)。

-

44、新时期虚假新闻的新特点有( )。

1. 2. 3. 4.

网络为虚假新闻的发布提供了新渠道 虚假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虚假新闻传播日益快速化 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

4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网络文化应( )。

1. 2. 3. 4.

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始终以网络运营商个人的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46、隐私权主要包括( )。

1. 人生活安宁权

---

-

2. 3. 4.

主观题

私人信息保密权 个人通讯秘密权 个人隐私利用权

47、“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执政方式之一,它具有平等互动性、跨层级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以及___________等特征。

参考答案:

公开透明性

48、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主体的形象、身份和行为都被数字化,换言之,主体的活动其实是一种_________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互动。

参考答案:

符号化

---

-

49、尊重原则,不仅要求人们按照道德要求行事,而且要求人们在缺乏 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真诚地尊重他人。

参考答案:

法律和道德

50、网络知识产权除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内涵外,还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多媒体、 、数字化作品和电子版权等。

参考答案:

网络域名

51、执法部门必须严格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避免网络法律法规流于形式。

参考答案:

“执法必严”

52、网络身份是构建性的,不需要与真实身份相似。网络主体身份重构,包括超媒体自我、个人主页的身份和 三方面。

参考答案:

交流中的身份

---

-

53、根据文化所体现价值观的不同,可将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非主流文化

54、网络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其主要性质有:虚拟性、_________、普世性和自律性。

参考答案:

开放性

55、网络伦理即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包括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网络礼仪、网络规范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网络原则

56、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文化,网络文化已成为现阶段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形成阶段和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发展阶段

---

-

57、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主要有:

(1)不伤害原则,意即网络主体在参与网络活动时既无损于他人、无损于人社会,又保护他人与社会正当权益不受侵;。

(2)诚信原则,指网络行为主体在进行网络行为时,要遵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不发布虚假信息、不侵犯其他网络主体的权利;

(3)尊重原则,要求网络主体尊重对方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著作权等,以及不干涉他人正当的上网行为; (4)发展原则,即我们在构建网络伦理规约之时,不能仅局限于人类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从网络的发展前途出发、从人类的长远目标出发。

58、如何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向积极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

(1)加强网络传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2)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3)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

-

59、1. 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途径有哪些?

2. 结合自身,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参考答案:

1. 答:(1)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研判制度,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2)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3)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4)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长效性;(5)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利益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2. 答:(1)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其一,作为网络主体应意识到网络社会中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网络道德。网络道德规范是主体在网络空间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它不仅体现着自身的利益和需要,也是每一个网民在网络社会立身处世的根基。其二,在网络社会中,目的和手段必须正当,好的初衷不能被当作不择手段的借口。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一条不可

逾越的道德底线,网络世界亦是如此。其三,处理好大节与小节的关系。谨记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讲究网络礼仪。包括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交往方式礼仪等。网络礼仪是每个个体都必需掌握的,它不仅可以表明个体的态度情感,更能体现个体的文明修养。网络礼仪是衡量网民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准和尺度,也是个体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规则和要求。 (3)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在网络实践的过程中应严格做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不损害他人利益;诚实守信,不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尊重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不动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尊重他人隐私,不窥探别人的文件或泄露相关秘密;慎重使用计算机,不干扰别人正常工作;科学选择网络资源,不浏览黄色或反动的网络信息。

60、1. 概述异化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概念。

---

-

2. 简述构建网络主流文化的主要途径。

参考答案:

1. 二者的概念概念分别是:

(1)异化表示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主体的活动及其产物成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与主体相对立,压迫、控制、支配主体的一种状态。 (2)网络文化主体异化是在主客体交互的过程中由于主体的主体性丧失而导致的一种主体和客体地位倒置的状况。 2. 构建网络主流文化的主要途径有:

(1)在文化战略上对网络文化变“忽视”为“重视”,主流文化必须迅速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文化阵地。 (2)在文化意识上变“封闭”为“开放”,变“对抗”为“对话”,加强与其他国家主流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3)在文化责任上变网络文化“自在”存在为“自为”存在,网络必须承担传承主流文化这一历史重任。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lk24jqo6670et7c26i4qfr0177x6016k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