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情绪及表达的感情,粗略了解“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懂得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的共同语言。
2、 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具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唱着跳着走近你》 2、《手拉手,地球村》 三、欣赏
1、初听器乐曲《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2、朗诵《送别》歌词,说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3、欣赏童声合唱《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词曲表达的意境之和谐、融洽,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有更充分的理解。
4、介绍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粗略了解“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清末明初、民国末年,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就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人们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与清末明初的学校歌曲(类似与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他们在我国近代音乐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送别》这首歌曲的旋律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特威所作,原歌曲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旋律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一曲。《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早日本留学且有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有较深的印象。20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李叔同将此曲填词并介绍到中国来。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曲采用《送别》这首歌后,更使歌曲家喻户晓。 5、跟录音学唱歌曲。
四、采集与分享
1、漫漫古丝绸路上,音乐是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近现代的音乐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根据下图的文字提示,你能认出“音乐桥”上的图片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图片)
2、交流讨论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资料,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懂得:音乐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交融,民族文化在艺术多样性中的重要性,弘扬民族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教学内容
唱:《清津浦船歌》、《故乡恋情》 《我的小花园》、《哈罗,哈罗》 欣赏:《樱花谣》、《佳美兰》、《脚铃舞曲》 动:旋律即兴创作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学生在分析、讨论、表现等实践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对邻国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在鉴赏亚洲音乐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3、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的主题,体会它们各自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点,能演唱其中的部分歌曲和乐曲的旋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亚洲音乐文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研究世界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亚洲各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 课时分配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清津浦船歌》 听:《樱花谣》
我的创作:旋律即兴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唱,感受歌曲八六拍的韵律及朝鲜歌曲独特的韵律,体会朝鲜渔民行船、渔业劳动的生动形象。
2、通过欣赏,感受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
3、通过旋律创作练习,听辨两种不同风格的音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唱出朝鲜歌曲独特的韵律。 教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单元导语:
在我们中国的周围,有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大家都是亚洲人,本单元有选择地将邻邦富有特色的民歌、民间器乐曲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犹如一座万紫千红的百花园,然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我们友好邻邦绚丽、迷人、独特的风情画卷,感受其“真”的神韵,“美”的风采。 三、欣赏《樱花谣》
1、学生女生独唱《樱花谣》。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 2、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3、听老师试唱《樱花谣》的歌谱。学生将歌中所用的唱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来。 4、听老师视唱另外一首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民谣《樱花》,介绍日本所特有的都节音阶。 5、小结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 四、我的创作
1、唱出两组音阶,体会两种不同的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和日本都节调式)
2、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用两组音创作,老师将学生创作的旋律奏出来,然学生听辨,感
受两种不同风格的音调,并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的落音。
3、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可在课后再进行创作,好听的旋律可以加音乐分。 五、歌曲学唱
1、听范唱录音,,听辨歌曲的节拍,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关系。 2、简介歌曲,找出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并在凳子上按节奏敲击,使歌曲更添生活的情趣,表现渔民劳动的快乐与乐观的精神。 3、跟琴学唱歌曲三遍。
4、朝鲜歌曲常常用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和长鼓作伴奏(出示伽耶琴和长鼓的图片), 学生自由选择音源,用长短不同的节奏,模仿伽耶琴和长鼓为歌曲伴奏。 5、有感情地演唱,注意朝鲜歌曲的韵律。 6、拓展欣赏,进一步感受朝鲜歌曲的韵律。 A、《阿里郎》,B、《道拉基》。
师生总结朝鲜歌曲的风格特点:朝鲜传统音乐具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最常使用的速度是行板。
六、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脚铃舞曲 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脚铃舞曲》,了解“歌舞之乡”孟加拉国音乐的特点。 2、通过学唱《故乡恋情》,体会泰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
分辨两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