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实验结果表明,在药物T作用下,正常基因可促进Bip表达,由此推测由于突变基因对Bip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降低,进而影响了感光细胞中的蛋白质折叠,因此患者感光细胞功能异常。
(4)设控制完全色盲的等位基因为B、b,则正常人群中携带者Bb的概率为3/1009,双亲正常其弟弟是完全色盲患者的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及频率为1/3BB、2/3Bb,因此正常男性与双亲正常其弟弟是完全色盲患者的正常女性结婚,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2/3×3/1009×1/4=1/2018,生一个男孩正常的几率为1-1/2018=1017/2018。
9.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请据图回答。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______会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并与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________。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即_______转移到细胞膜上。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对照组和
实验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答案】 (1). 谷氨酸 (2).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 Ca2+ (4). 钙调蛋白 (5). 激活 (6). Ⅱ (7). 胞内的A受体 (8). B (9). C
(1)据图可以看出,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谷氨酸。突触后膜在未受刺激时,其膜内为负电位,当受到刺激后,突触后膜的膜内变为正电位,因此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据图可知,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球形变成多边形),C酶被激活。 (3)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Ⅱ过程,即神经细胞内的A受体结合到细胞膜上。
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实验组所用短肽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故选:B、C。
10.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较差。若调查该草原群落的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则应采用____________统计群落物种数。若该生态系统增加了狼,且狼只捕食兔和狐,则图中有____条食物链。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
(2)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_。食物网中,假如狐迁出该生态系统且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1/2来自鼠,1/10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10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质量为___________。
(3)图中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____。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5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10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只。草原生态系统鼠和兔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对草地的破坏相当严重,可用______来长期控制鼠对草地的危害。
【答案】 (1). 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2). 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3). 6 (4). 分解者 (5). 增加 (6). 3500g (7). 捕食和竞争 (8). 800 (9). 生物防治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1)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单,生物种类少,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调查该草原群落的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则应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群落物种数。若该生态系统增加了狼,且狼只捕食兔和狐,则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狼、草→兔→狼、
草→鼠→狐→狼、草→鼠→鹰、草→鼠蛇→鹰,共6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只有生产者与消费者,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
(2)草原中能量流经蛇时,会消耗一部会能量,如果将蛇除去,草原中供应鹰的能量会增加,导致鹰的容纳量增加,所以鹰的数量会增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因此在该食物网中,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1/2来自鼠,1/10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10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质量为(100×2/5)÷20%÷20%+(100×1/2)÷20%÷20%+(100×1/10)÷20%÷20%÷20%=3500g。
(3)兔可以被鹰和狐捕食,兔和狐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图中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若1只兔和5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则鼠的数量增加1000只,相当于多消耗了200只兔的摄食量,兔的环境容纳量将减少200只,应为1000-200=800只。草原生态系统鼠和兔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对草地的破坏相当严重,可用生物防治来长期控制鼠对草地的危害,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点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且能够根据其特点进行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其次需要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理解食物网中影响某些生物数量变化的原因。
11. 我国粮产区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科技工作者为使其变废为宝研究出利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为汽车用乙醇汽油提供来源,其大致流程如下(以玉米秸秆为例):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特定的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到上述的酶? (______)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 (3)某同学对这种微生物培养液进行数量测定,在稀释倍数为105对应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