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9:41: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美好”为思想主题组织教学。选编了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

《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告诉我们要发现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细寻找的道理。

《海底世界》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火烧云》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中,红霞飞舞、瞬息万变,让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口语交际”围绕“劝告”这个话题分享说话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习作内容可以包括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这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学习写作“寻物启事”;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八字成语学习、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阅读书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分享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美好,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4.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创设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

《我们奇妙的世界》……………………………………………………………………2课时 《海底世界》……………………………………………………………………………2课时 《火烧云》………………………………………………………………………………2课时 口语交际:劝告…………………………………………………………………………1课时 习作:国宝大熊猫………………………………………………………………………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阅读、感悟、模仿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这里的事物尽情释放自己的美丽,然后消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幻、剑”,后鼻音“呈、芒、型”,多音字“模”。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呈、诱、润、剑、通、模”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幻、普”等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型”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

型:老板本姓邢,想要当刑警,努力改形象,变得很有型。 形近字歌示例:

呈:吴兄呆头呆脑,整日形影相吊,面容呈现菜色,街头日夜呼号。 诱:巧言来引诱,丝线织锦绣,走路力透支,金属易生锈。 模:莫字朋友多,有水无沙漠,木头做模型,伸手可触摸。 字谜示例:

撇折撇折点,残刀立右边,要问是何意,不实或奇变。(谜底: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呈”“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幻”“幺”略偏上,“”稍向左倾斜。 “诱”左部偏窄,右部最后一笔伸到言字旁下。 “润”“门”写得宽大一些。 “芒”上小下大,“亡”上横要写长。

“冰”左窄右宽,偏旁是“冫”,右部竖钩垂直。 “剑”横短提短,撇展捺收,立刀旁垂直端正。 “普”上部宽扁,“日”与上部对正。 “通”“甬”字起笔稍高,大小适当。

“模”右部的“曰”要扁,“大”的撇捺要舒展。

“型”上部略扁,“土”两横间距紧凑。 易错提示:

“呈”下面是“王”,竖没有出头。

“幻”右部是“”,不是“力”,与“幼”区分开。 “冰”的偏旁是“冫”,不是“氵”,注意不要写错了。 “通”中间是两横,不要漏写或多写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秀—诱(诱人)—绣(刺绣)—透(透支) 亡—芒(芒果)—忙(忙乱)—盲(盲目) 佥—剑(刀剑)—捡(捡起)—险(危险) 甬—通(沟通)—涌(涌现)—桶(木桶) 莫—模(模型)—漠(沙漠)—寞(寂寞) (4)多音字。

??zhǒng:种子 种类种? ?zhòng:种地 种瓜得瓜?

(5)重点词语释义。

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雕饰:雕刻并装饰。 映射:照射。 余晖:傍晚的阳光。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圆润:(多义词)①指饱满而润泽。②书、画技法圆熟流利。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闪耀:闪烁;光彩耀眼。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卵石: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或接近卵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2)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第二部分(2~8):展示“天空”的宝藏。第三部分(9~16):展示“大地”的财富。第四部分(17、18):写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明确: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天空:从早到晚的顺序 大地: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4)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明确: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课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呈现 幻影 诱人 圆润 冰柱 光芒 普通 模型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奇妙的,那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细细去品味这世界到底奇妙在哪儿。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看上去是有生命的。 2.学习第2~8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哪句话是总起句? 明确:“你看天空——”

(2)天空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日出、云彩、雨、落日、群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z0z902je6gjog0oh073pit886azp004u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